-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PAGE页|共NUMPAGES页
2021年福建省新高考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解答】材料“先秦文献多次言及‘夏’‘有夏’”“学者们开展了一系列考古实践,以探索‘夏墟’的存在”体现了文献和实物相互补充以研究历史的的特点,故D项正确;
A项只提及文献,较片面,故排除;
BC两项只涉及出土实物和考古发掘,说法片面。
故选:D。
2.【解答】材料体现的是东汉时期的边疆地区进行铁犁牛耕生产,说明的是边疆地区的生计方式受到中原影响;
材料无法得出画中人物的身份,故排除A;
当时的耕作方式并不完善,故排除C;
当时内蒙地区仍然是游牧经济为主,故排除D。
故选:B。
3.【解答】材料“黄龙、赤乌、天册、天纪”等年号,这些字眼体现了孙吴政权借助年号宣扬正统的思想;
A项不是目的,推崇天人感应思想也是为了巩固统治;
材料“前后四帝”说明东吴政权更迭不频繁,B项也体现不出材料年号的特点;
材料根本没有涉及孙吴政权对儒家思想的态度,故排除D。
故选:C。
4.【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雇人代役现象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在赋税制度上的表现,增加政府收入及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发挥较大作用;
材料与加剧乡村阶层对立的说法无关,故排除B;
材料与削弱基层治理能力的说法无关,故排除C;
在小农经济的影响下,广大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
故选:A。
5.【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高产作物玉米,对于中国农作物种植,B项正确;
材料与富民思想的践行无关,排除A项;
材料与饮食结构的改变无关,排除C项;
高产作物引入有利于缓和人地矛盾,排除D项。
故选:B。
6.【解答】材料体现的是晚清时期的主要军工企业资金来源是海关税款,说明的是国家资本对近代工业兴起的重要性;
材料未涉及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故排除A;
军工企业的半殖民地性体现的是列强对中国军工生产的控制,与材料无关;
民族资本主要投资的是轻工业,故排除D。
故选:C。
7.【解答】材料“吴汝纶为严复的译著《天演论》作序”“但又担心难以引起‘以时文、公牍,难以赢得群众支持;
材料与新旧知识分子阵营分明的说法无关,故排除B;
维新思想的出现是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结果,故排除C;
材料与科举制改革无关,故排除D。
故选:A。
8.【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赢得了群众的支持,二胡来和紫竹箫,唱得处处红旗飘”反映的是对土地革命的动员;
材料与丰富民歌的形式、民间艺术的地域特色及苏区宣传的成功说法无关。
故选:C。
9.【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其中对学校,有利于保障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
当时教育并未普及,故排除A;
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故排除C;
材料与巩固近代教育发展成果的说法无关,故排除D。
故选:B。
10.【解答】材料“1973——1978年,在我国对外引进的成交金额中,我国积极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故D正确;
材料与调整商品出口结构的说法无关,故排除A;
改革开放是在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与材料时间不符;
材料与扩大企业生产规模无关,故排除C。
故选:D。
11.【解答】材料“他们抄录了‘梭伦法’,回国后参与制定了‘十二铜表法’”体现了希腊法对罗马法的影响,故C正确;
A项“各城邦文化的优越”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材料并没有说明罗马法的具体内容,因此不能看出罗马法具有包容性;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奴隶制经济发展的产物,故排除D。
故选:C。
12.【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其中包括指南针技术、古希腊地理学家的地圆学说,故A正确;
宗教改革开始于16世纪,故排除B;
启蒙运动发生在17、18世纪,故排除C;
14世纪与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时间18世纪末相距较远,故排除D。
故选:A。
13.【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日本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情况下,并推行西化改革、法日、德日等词典”体现的是日本向西方学习着眼于吸收各国的长处;
日本对西方的学习主要是多方面,并非是单纯的文化交流;
明治维新对西方的学习是多方面学习,并非是以外语学习为主;
材料与欧洲列强牵制的说法无关,排除C。
故选:D。
14.【解答】材料“给非洲带去文明”“让黑人变白”体现的是西方国家对非洲黑人的歧视,故B正确;
材料与推广欧美生活方式无关,故排除A;
材料与争夺欧洲市场无关,故排除C;
推动非洲文明进步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
故选:B。
15.【解答】根据材料中的漫画信息可知,日本被描绘成“还没有能力独立行走”的发条玩具男孩形象,日本经济发展存在缺陷,故D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对日本的控制,未反映其成为美国争霸的工具;
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对日本的控制,不是两国关系趋于正常化;
美国社会对日本人的嘲讽是对漫画错误的解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