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8年历史(人民版选修1)练习阶段质量评估9.doc

2018年历史(人民版选修1)练习阶段质量评估9.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阶段质量评估(九)

(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有人认为,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这主要是因为甲午战争后()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B.清政府开始引进西方的近代技术,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D.发展商业和开设议院的要求出现,维新变法思想开始形成

解析:甲午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与甲午战争前相比,中国近代社会有了质的变化,故甲午战争被称为分界线。

答案:C

2.下列对早期维新思想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②以解救民族危难、缓和社会矛盾为目的③以振兴工商业、实行君主立宪为目标④为戊戌变法做好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早期维新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为维新变法准备了条件,为后来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但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

答案:A

3.“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文中错误的表述是()

A.领导人 B.时间

C.参加者 D.地点

解析:“公车上书”是康有为联络在北京应试的各省举人,而非各省官员。

答案:C

4.康有为认为,在“公车上书”四项主张中,只有一项是“立国自强之策”。这就是()

A.“下诏鼓天下之气” B.“迁都定天下之本”

C.“练兵强天下之势” D.“变法成天下之治”

解析:康有为等资产阶级代表上书的主要目的是变法图强,四项主张中只有D项符合,其余三项为应敌策略,与题干无关。

答案:D

5.19世纪末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进一步发展”是指()

①要求进行政治改革②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③由社会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④与洋务派划清了界限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

解析:“进一步”是指既有相同之处又有超越,仅仅相同而没有超越,不能叫“进一步”。①④项只是两者的相同之处,不是进一步发展的表现。

答案:A

6.1895年,康有为等维新派创办宣传维新变法报刊《中外纪闻》并在北京建立了政治团体——强学会,但不久便被清政府查封。其根本原因是这一刊物和这个团体()

A.学术观念不符合史实 B.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

C.损害了洋务派的威信 D.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

解析:A项表述错误;B项是表面现象;C项表述错误,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洋务运动已经破产。维新派创办的报刊和学会,宣传维新变法和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因此遭到清政府的查封。

答案:D

7.百日维新期间,普通绅民纷纷上书,据康有为记载:“至有野民渔人上书,纸用二尺长条,称及皇上亦不抬头,上亦一笑置之。”这说明()

A.中国下层人民对光绪皇帝不尊敬

B.许多上书没有遵照奏折格式,人民急需教育

C.新政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激起资产阶级和普通民众的参政热情

D.光绪皇帝比较通情达理

解析: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多次颁布诏令,鼓励士民上书言事,这大大激起了资产阶级和普通民众的参政热情,他们纷纷对新政提出建议。

答案:C

8.从促进近代化的角度看,戊戌变法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A.确立了维新思想的主导地位

B.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C.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

D.有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的结合

解析:注意对近代化的理解。A项是戊戌变法在当时的积极影响,B项是辛亥革命的影响,D项表述与题意不符。

答案:C

9.梁启超《变法通议》:“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由此可见,救亡图存的根本在于()

A.培养维新人才 B.创办新式学校

C.改革科举制度 D.改革政治体制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意为要维新变法、救亡图存就必须实行政治制度的改革。

答案:D

10.著名的史学家戴逸对于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

A.挽救民族危亡 B.实现富国强兵

C.引领思想启蒙 D.建立民主政治

解析: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也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同时是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结合材料关键信息“头脑开始清醒”,强调了戊戌变法引领思

文档评论(0)

zxul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