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杜能农业区位论01其他工业区位理论03韦伯工业区位论02行为区位理论04农业区位论--农业生产空间结构组织和布局理论。1杜能农业区位论概要理论前提形成机制杜能的农业布局模式2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应用研究3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意义4一、杜能农业区位论理论前提1、杜能农业区位论概要(1)理论前提A、“孤立国”中唯一的大城市位于肥沃平原的中央,周围是其农业腹地,平原被未开垦的荒野所包围,并与外界隔绝;B、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与运河,马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C、腹地具有均质性;D、腹地各地农业经营者的能力和技术条件相同;E、人工产品仅来源于中央城市,城市农产品供给仅来源于周围的腹地;F、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G、运费与距离呈正比,并且由产品生产者负担;农产品生产活动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形成机制(2)形成机制农业经营中,地租收入(或农业利润)来源:R=PQ-CQ-ktQ=(P-C-kt)Q其中:R=地租收入(农业利润)P=农产品的市场价格C=农产品的生产成本Q=农产品的产量(等于销售量)k=距城市(市场)的距离t=该农产品的运输费率(单位运价)地租(利润)是总销售额-生产成本-运费(3)杜能的农业布局模式杜能的同心圆农业布局区位结构模式中,农业生产布局分为六个圈层:自由农业区林业区轮作农业区谷草轮作区三圃式农业区畜牧区杜能农业区位论是建立在多种理论前提下的一般性理论,抓住了问题的本质,即运输成本对农业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经营种类的影响。用此理论可以解释许多现实的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现象。许多学者以此理论为手段,进行了相应的分析研究,例如乔纳森的欧洲农业景观研究;华熙成的上海市郊农业,纳瓦佛等人对中部非洲农村聚落的研究等。2、杜能区位论的应用研究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异现象并不完全取决于自然环境条件;分异来源于农业生产区位与市场区位之间的空间距离。不存在行业绝对优越的农业生产方式,只存在农业生产方式的相对优越性。距市场越近,单位面积收益越高的农业生产方式的布局,相对是较为合理的。利用孤立化的研究思维方法对推进经济区位论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杜能的农业区位论,系统地阐明了空间摩擦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说明了农业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现象及成因,对其他土地利用分析也同样有效,成为土地利用的一般理论基础。3、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意义4、理论与现实杜能的农业区位论和农业布局模式是建立在完全均质条件下的理论模式,而现实世界里,完全符合孤立国条件的区域几乎不存在,简单套用杜能理论是不现实的。在现实社会中难以找到标准的杜能布局模式,但可以找到许多不规则的杜能农业布局模式。二、韦伯工业区位论韦伯于1909年出版了《工业区位论:区位的纯理论》,由此创立了工业区位论。韦伯工业区位论概要理论前提运费指向论劳动费指向论集聚指向论理论与现实1、韦伯工业区位论概要理论前提A、区位因子--指经济活动在某个特定地点所进行得到的利益。为研究方便,韦伯工业区位论中,把原料和燃料价格的地区差异用运费差异替代,影响工业布局区位的一般因子即为运费和劳动力价格费用。B、原料指数--指单位产品生产中,使用局地产原料与产成品重量之间的比数关系。原料指数=局地产原料重量/产成品重量一般因子特殊因子已知原料(包括燃料,下同)供给地的地理分布;已知产品的消费地与消费规模;劳动力存在于多数已知的地点,且不能移动,各地劳动力成本是固定的,并得到无限量的供应。3个假设前提01运费指向论劳动费指向论集聚指向论在上述前提下,韦伯分3个阶段构建工业区位论02运费指向论讨论的是在给定原料产地和消费地的条件下,仅考虑运费,使工业企业运费最小的布局区位。1运费折算--运费主要取决于物品的重量和运输距离,其他因素可以转化为重量和距离。2运输主要包括原料和产成品,原料分为:(1)遍地存在的;(2)分布在少数特定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