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大单元教学】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第1节两种电荷
课题
课型
新授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其他课
1.教学内容分析《两种电荷》是人教版教材第十五章第一节内容。本节在整个电学部分起到基础支撑作用,是整个电学的基石与开始。本节内容主要由“两种电荷”“原子及其结构”“导体和绝缘体”三部分组成。摩擦起电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电学、理解许多电现象的基础,电荷量的概念及电荷的定向移动是后面理解电
1.教学内容分析
因此本节课作为初中电学起始课,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2.学习者分析
学生对本节内容理解好坏,兴趣的产生与否,直接关系到后续内容的学习状况。
优势:摩擦起电是学生熟悉的电现象之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摩擦起电现象,已具备一定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已基本能够运用观察、分析、归纳、比较等科学方法来探求新知识。
障碍:从微观结构上认识摩擦现象有一定的难度,并且涉及电荷的移动,是比较抽象的内容。
3.学习目标确定
1、认识摩擦起电,通过实验探究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作用规律;知道验电器的构造、作用及工作原理。
2、会运用摩擦起电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相关现象;会用原子及其结构解释摩擦起电的原因。
3、培养学生利用物理意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4.学习评价设计
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表
项目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
很好
一般
不好
科学知识
1
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了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
律。
2
知道摩擦起电现象,并能解释其原理。
3
了解验电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学会使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学科能力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归纳和推理能力。
科学态度
激发对电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小组评价表
评价内容
得分标准
成员
成员二
成员
三
—
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3分:重大问题能有效沟通
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任务
实施能力
5分:能准确设计详细的实验过程和所用实验道具。
3分:能设计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够准确和详细。
1分:不能设计出任何过程和方案。
结果展示能力
5分:小组完成任务并解答正确。
3分:小组任务,但解答部分正确,部分错误。
1分:小组完成任务,但解答全部不正确。
总分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学习评价
任务一:创设情境
魔术表演:摩擦过的气球在手掌下吸附不下落,并随手掌移动;塑料袋在黑板面上摩擦后紧贴在黑板上不下落。思考:这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观看魔术表演,并思考、讨论问题。
趣味导
入,激发学生思考,展开新课。
任务二:两种电荷
1.摩擦起电
展示电荷、摩擦起电、带电体的性质。
联系生活现象理解带“电”:在干燥的冬季,脱毛衣时噼里啪啦的声音;穿脱衣服后,接触金属门把手,常常会感到刺痛,这是被“电”了。
展示其他一些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的图片,并介绍常见的轻小物体。
2.两种电荷
思考: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学生学习电荷、摩擦起电、带电体的性质。
学生观看与“电”有关的生活现象,感受生活中的摩擦起电。
学生观看图片,了解常见的轻小物体也会带电。
学生思考、讨论,并尝
在前面“引入”的基础上直接讲授相关知识,再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将生活经验与理
论知识联系起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课程理
那么带电体和带电体之间是否有作用呢?
演示实验:(1)分别用细线系好两个气球,自然下垂时,两个气球相互接触;(2)用纸巾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互
接触的一面,然后再使气球自然下垂,观察现象。
演示实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操作1:将一根玻璃棒悬挂吊起,另一根玻璃棒用手握住一端;分别用丝绸摩擦两根玻璃棒的一端;然后将被摩擦的这两端相互靠近,观察现象。
操作2:将一根橡胶棒悬挂吊起,另一根橡胶棒用手握住一端;分别用毛皮摩擦两根橡胶棒的一端;然后将被摩擦的这两端相互靠近,观察现象。
操作3:悬挂的橡胶棒不动,拿一根玻璃棒,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后,靠近橡胶棒被摩擦的一端,观察现象。
结论:电荷间有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种类不同。
进一步思考:其他带电体的带电种类又是怎样的呢?能不能通过模仿上述实验来判断?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判断用纸巾摩擦过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家校共育:“双减”政策下学校管理的重要路径 .pdf
- 2025年行政执法机关行政法律法规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及答案(共190题) .pdf
-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解读与《品德与生活》教材介绍 .pdf
- 【开题报告】中小学校长实施新课程的领导力实践研究 .pdf
- 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智能焊接技术组”赛项考试题及答案 .docx
- 2024_2025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数据的收集与统计5.2统计图教案新版湘教版 .pdf
- 2025届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传承传统文化,做自信时代青年” .pdf
- 妇幼健康能力提升工程监理大纲 .pdf
- 2025小学冀人版(2024)科学一年级下册《9 关爱行动》教学设计(表格版) .pdf
- 基于学科融合落实音乐课程思政的策略:以“高山流水志家国”为例 .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