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春)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pdf

(2025春)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中国的地理差异以及影响因素;

2.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重点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难点

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课型综合课

※教具准备地图、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假期大家有的会留在家度过,有些同学可能跟家里人出去旅游,那

么能分享一下在家或者到了外地的假期感受吗?现在请几位介绍一下那些地方

情况好吗?

学生:好!(同学们鼓掌欢迎,烘托课堂气氛)

展示中国地图,指出同学介绍的地方,引导同学们分享当地的植物、河流、

建筑、饮食等状况。[讲授新课]

通过大家的分享,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中国不同的地方自然环境、人文环

境都不同的;今天我们就一齐来认识中国的地理差异。

板书: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课堂活动:将每大组的学生分为三小组,通过阅读图5.1,分别讨论我国自

南向北的气温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在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的降水变化以及其景

观差异、自西向东的地势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并发表小组讨论结果。

板书:1.自然方面:

自南向北(气温):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东南沿海往西北内陆(降水):距海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自西向东(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总结: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过渡:这样的变化规律形成了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

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我国各地形成了富有地方风情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

统;下面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

板书:2.人类活动方面:衣、食、住、行的差异

阅读:阅读第三页文字与“阅读材料”,归纳人类活动方面的差异:

学生归纳:

人口、城市、交通:东密西疏

经济:东部高、西部低

活动:同桌间演示图5.2,并思考作息差异的原因:

学生:发表意见

师生总结:温差造成作息的不同

展示:展示节日、农业生产、饮食等图片,进一步体现地理差异的显著。

总结并过渡:自然环境的差异和人类活动的差异,使得我国地理差异很显著;

有些自然地理事物成为划分地理差异的界线,尤其是山脉;秦岭—淮河是我国重

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

板书:3.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

课堂活动:

活动一:请同学们观察书本第四页图5.3、5.4,并完成第五页活动题1。

归纳“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和以北地区的地理差异。

多媒体展示:南方、北方的自然环境差异:

活动二:让同学们做活动2,了解“秦岭——淮河”一线在我国自然区划分

方面的重要意义。

活动三:让同学们做活动3,分析“秦岭——淮河”以北和以南地区自然差

异的主导因素。

师生小结:活动中,了解到秦岭—淮河重要的地理意义,通过对主导因素的

分析我们对中国的地理差异有了更深的认识,而且更加具体。下面来巩固练习:

课堂练习:展示多媒体练习题目,学生思考并回答。

总结:中国的地理差异很大而且类型多样,今天我们主要了解了一部分,今

后我们主要学习不同区域的位置、自然、人文环境等,希望我们能带着激情、

好奇心去认识大中国。

作业布置:完成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方面:

自南向北(气温):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东南沿海往西北内陆(降水):距海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自西向东(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类活动方面:衣、食、住、行的差异

3.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增城根据发展方向的不同划分了各个区域:南部的新塘、永宁地区是经济区,

中部的荔城中心为文化、行政区,北部的派潭、正果、小楼主要为自然生

文档评论(0)

****we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