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精编资源学而优·教有方
PAGE4/NUMPAGES4
《百合花》基础训练
一、基础知识
1.根据拼音写汉字。
qián()诚niǔ()怩
抱qiàn()幼zhì()
2.下列对《百合花》有关文学常识和主题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茹志鹃(1925——1998),浙江杭州人。当代著名女作家。1943年随兄参加新四军,先在苏中公学读书,后一直在部队文工团工作。
B.茹志鹃的主要作品集有《百合花》《静静的产院》等。新时期以来发表的主要作品有《离不开你》《剪辑错了的故事》《草原上的小路》《一支古老的歌》等。
C.《百合花》是茹志鹃的成名作,发表在1958年3月号的《延河》上,它一发表就引起了文坛的广泛关注,尤其是著名作家老舍对这篇小说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这是我最近读过的几十个短篇中最使我满意,也最使我感动的一篇”。
D.课文通过小通讯员为包扎所向老百姓借被子和一位新媳妇为子弟兵拿出了自己心爱的嫁妆——一条印有百合花的新被子。这样一个人民战争生活中的小插曲的叙述,歌颂了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赞美了人民战士的崇高品质,表达了人民群众对英雄战士的热爱和崇敬,揭示了军民团结是战争胜利之本的道理。歌颂了人性美和人情美。
3.下列对小说以《百合花》为题的相关原因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百合花是一种从古到今都受人喜爱的名花,鳞茎由许多白色鳞片层层环抱而成,状如莲花,因而取“百年好合”之意。这一点正和小说内容相合。
B.百合花情态淡雅、气味芬芳,是小说主人公新媳妇的嫁妆(新被子)上的图案,也是新媳妇纯真、高洁的美好品格的象征,更是革命战争时期人民的斗争生活中的“一朵浪花”。
C.作者以此为题,不但会让读者联想到“我”那美丽纯洁的心灵,也能让人体味到小说含蓄的主题及“清新、俊逸”(茅盾语)的风格。
D.作品以新媳妇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百合花的被子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以纯洁的百合花象征人物的美好心灵,将小说中的人物联系起来,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揭示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和力量源泉。
4.善于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内心世界,是这篇小说的一个突出特点。下列对文中细节描写及其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小说中两次描写通讯员枪筒里装饰的树枝和野菊花,不仅使情节前后照应,更表现出通讯员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表现出他的天真质朴以及临近战斗仍从容不迫的性格特征。
B.给“我”开饭用的“两个干硬的馒头”前后也出现过两次,意义却不同。第一次出现主要表现通讯员对同志的关心以及迫不及待想回部队的心情;第二次是在通讯员牺牲后,意在表明“我”对他牺牲的无限悲痛和怀念。
C.通讯员衣服挂破的口子,作品中前后出现了四次,是通讯员走路不小心挂破的。作品还前后三次写了新被子的花色及新媳妇对被子的态度,都准确而真切地表现了劳动人民对子弟兵的热爱和尊敬。
D.到了包扎所,新媳妇主动将被子“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直至最后执意要献出它。这一借被子、献被子的细节足以让人看出她对革命队伍的挚爱,革命觉悟不断提高。
5.下列对《百合花》选材、情节安排、刻画人物等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百合花》就选材来说,本是写革命战争时期人民生活的,但作者善于从小处着眼,以小见大,通过描绘生活激流中的一个小波澜、一朵小浪花来反映生活,表现深刻的主题思想。围绕着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感情变化,精心选取和细致描绘虽平凡但富有特征性的生活画面来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
B.在情节方面,小说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近似速写,作者却能从“我”的视角出发,娓娓叙述故事,活灵活现地描绘人物,并在“我”的感情变化中逐步完成人物性格的塑造,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抒情性,增强了作品感人的艺术力量。
C.在刻画人物方面,一是写人物不是静止地、集中地描述外貌、心理,而是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步展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和个性特征。如通讯员的外貌、身世,是在去包扎所途中,通过“我”的所见和交流分几处逐步点出来的;他的性格特征,也是在去包扎所途中和借被子过程中一步一步地展现的。
D.在写法上,这篇小说以情节取胜,特别是作为一篇战争题材的作品,这一点尤为突出,对后来的小说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答案解析
1.虔忸歉稚
2.C。“老舍”应为“茅盾”。
3.C。“联想到‘我’”,应为“联想到新媳妇”。
4.C。通讯员衣服上撕破的口子是在新媳妇家抱被子时挂破的。
5.D。这篇小说并不以情节取胜,而是以运用散文化、抒情化的写法取胜。这种写法在作者表现革命战争、军民关系这类庄严主题时,突破了当时流行的条条框框,显现出清新、俊逸的风格,令人耳目一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