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毕业设计(论文)
PAGE
1-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
题目:
竹林中的创作特色
学号:
姓名:
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
竹林中的创作特色
摘要:竹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内涵,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本文以竹林为创作对象,探讨竹林中的创作特色,分析竹林意象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以及竹林创作对现代文学的影响。通过对竹林创作特色的深入研究,旨在丰富我国文学理论,推动文学创作的创新与发展。本文共分为六个章节,分别从竹林的自然景观、人文内涵、意象运用、创作风格、现代文学影响以及创作趋势等方面进行论述。
竹林,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赞颂的对象。它不仅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更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内涵。从《诗经》中的“竹竿”到《离骚》中的“竹杖”,再到《红楼梦》中的“潇湘馆”,竹林意象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本文旨在通过对竹林创作特色的深入研究,揭示竹林意象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规律,探讨竹林创作对现代文学的影响,为我国文学理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迁,竹林创作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因此,对竹林创作特色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竹林的自然景观与人文内涵
1.竹林的自然景观特点
(1)竹林,作为一种独特的自然景观,以其独特的生态特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著称。据相关数据显示,竹子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物之一,每年生长速度可达2米以上,这使竹林形成了快速更替的生长态势,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竹林通常具有密集的树冠层,树干挺拔、枝叶繁茂,形成了独特的“竹海”景观。以我国四川的蜀南竹海为例,这里的竹林覆盖面积达7.6万亩,树高多在30米以上,树冠宽度可达4米,形成了“林深时见鹿,竹径通幽处”的优美景致。
(2)竹林的自然景观特点不仅体现在其生长速度和密度上,还表现在其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生物多样性的丰富性。竹林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够有效地维持生态平衡。竹林中的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包括竹子、昆虫、鸟类、哺乳动物等多种生物。据统计,竹林内昆虫种类可达数千种,鸟类种类也可达数十种。此外,竹林还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作用,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以我国福建武夷山为例,这里的竹林覆盖率高达78%,成为了一片生态宝地。
(3)竹林的自然景观特点还表现在其四季变化中。春笋出土,夏日浓荫,秋风扫叶,冬雪压枝,竹林四季更替,景色各异。春日里,竹林生机盎然,春笋出土,绿意盎然;夏日里,竹林浓荫蔽日,蝉鸣声声,清凉宜人;秋风扫过,竹林金黄一片,落叶飘零,别有一番风味;冬日里,竹林被白雪覆盖,宛如仙境。这些独特的景观特点使得竹林成为了文人墨客争相赞颂的对象,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如我国浙江的安吉竹海,就是一处集竹林景观、民俗文化、生态旅游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2.竹林的人文历史渊源
(1)竹林在我国人文历史中具有重要地位,其渊源可追溯至远古时期。据考古学家研究,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已经开始利用竹子制作生活用品。在《诗经》中,就有“维笋及蒲”的诗句,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竹子的认识和利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竹林在军事上的应用日益凸显。例如,越王勾践利用竹制兵器击败吴国,其中就包括著名的“竹箭”。此外,竹林在建筑、家具、乐器等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2)竹林在文学艺术中占据重要地位,成为许多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来源。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写下“千竿修竹万竿烟,一径通幽处见天”的诗句,描绘了竹林幽静、清新的景象。宋代诗人苏轼更是以“竹石”为题材,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此外,竹林还成为了许多著名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苏州拙政园中的“听雨轩”,就是以竹林为主题的建筑。
(3)竹林在民间信仰和传统文化中也有着深厚的影响。在我国许多地方,竹子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常用于装饰和祭祀。例如,在春节前夕,人们会在门前挂上竹枝,以祈求来年平安。在民间传说中,竹子也具有神奇的力量,如《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就是用竹子制成的。此外,竹子还是文人墨客寄托情感、表达抱负的载体。许多文人以竹自比,如陶渊明自比“青青园中竹,何曾碧波池”,表达了自己清高、孤傲的品格。
3.竹林在文学中的象征意义
(1)竹林在文学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高洁、坚韧的品质。古代文人常以竹子自喻,借以表达自己的清高和独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里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正是对竹子顽强生命力的生动描绘。而宋代诗人苏轼在《和子由渑池怀旧》中写道:“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以竹子象征人生,寓意着坚韧不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