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华先民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创造出辉煌的文化,给我们留下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北京中轴线是其中的出色代表,是中华文明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成为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标识。在北京中轴线宏大华丽的规划布局中,蕴含着中华文明的智慧和特点。
中国文化强调“中”“和”的理念。《中庸》载:“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表达的是不偏不倚,“和”追求的是和谐有序。北京中轴线统领古都老城的规划格局,承载着中华文明“致中和”的精神追求。从选址看,中轴线坚持择中而居的原则,雄踞京城正中的位置。从布局看,中轴线两边建筑均保持着左右对称的布局,如太庙和社稷坛、天坛和先农坛等,这些建筑物各得其所,极富中正平衡之美。
北京中轴线见证了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自古以来,在中华大地上,从来不是一个民族在孤鸣,而是各民族合唱,共同演奏出中华民族的恢宏乐章。各民族和文明之间不断进行文化交流和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绚丽多彩、多元一体的文化特征。北京曾是多个少数民族政权的都城,是多民族文化汇聚之地。传承至今的北京中轴线,是中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伟大作品。北京中轴线最早诞生于元代,历经元、明、清三个多民族大一统王朝。无论是汉族,还是蒙古族、满族,都对中轴线的规划理念和格局尊崇有加、承接有序。
中华文明尊重自然的优良传统是追求“天人合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天人合一”,最早见于《庄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历经多代发展,“天人合一”理念不断被赋予丰富意蕴,展现着中华先民独特的宇宙观、自然观、人生观。北京中轴线参照天地宇宙秩序而建,是“天人合一”的物质载体。古代中国,天子之所以为天子,是因为天子“受命于天”,此之谓“天子居中国,受天命,治天下”。北京中轴线正是帝王寻天下之中、择居于中国的重要体现。其中建筑的布局和命名亦对应天象,如故宫在修建之初,被明永乐帝命名为“紫禁城”,取紫微星之意;在区域选址上,北京中轴线体现了我国先人因应自然之势、巧借自然之力的智慧和理念。
(摘编自唐执科《理解把握北京中轴线的整体价值》)
材料二:
北京中轴线全长约7.8公里,由15处遗产构成要素组成,北端为钟鼓楼,向南经景山,过故宫、天安门、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正阳门、箭楼、前门大街,至南端永定门,天坛和先农坛分列中轴线东西两侧。
根据《周礼·考工记》描述,理想的国都平面应呈方形,宫城居中,朝堂位于南侧,市肆和居民区位于北侧,东侧设太庙,西侧设太社,即“左祖右社,面朝后市”。这一范式对中国历代都城规划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北京中轴线正是这一范式完整的物质载体,展现了中国古代王朝制度和城市规划传统,见证了北京城市的发展演变。
北京中轴线是不断传承并持续引导城市发展的城市轴线,它集中展现了传统与现代城市景观的融合,展现出传统中轴线规划理念所具有的持久生命力。
(摘编自王鹏、施雨岑、陈冬书《北京中轴线映射古都的历史与新韵》)
材料三:
材料四:
记者:在世界遗产层面上,“北京中轴线”体现了什么样的价值?
吕舟:“北京中轴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基于“北京中轴线”作为世界遗产所应具有的价值标准,尤其是关于列入世界遗产的对象应当是“能为延续至今或业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这一标准的阐述。
“北京中轴线”的核心价值在于其通过建筑群和城市空间表达了中华文明的核心精神和审美意识的持续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13世纪“北京中轴线”始建时对于公元前1000年周代城市制度的表达,更体现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天安门广场建筑群的规划设计和功能定位,以及21世纪初开始对“北京中轴线”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记者:在申遗文本提交后,我们又补充了材料,主要是哪方面的?
吕舟:我们一共补充了两次材料:一次是介绍《考工记》及其规定、与其他城市规划理论的不同之处;一次是解释“北京中轴线”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理念在都城规划与建设物质层面的集中体现。
事实上,这两次补充材料都让我们更清楚地理解了关于“北京中轴线”及中国文化在国际遗产领域的知识盲点。对这些内容就需要在之后的交流对话中给予更多的关注,用更简单清晰的表述去帮助对方理解。
记者:“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
吕舟:在“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过程中,民众广泛参与是很成功的经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考适应性训练历史试题.docx
- 2025年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八角楼教联体多校联考中考二模英语试题.docx
- 2025年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中考一模英语试题.docx
- 福建省福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
- 河南省信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docx
- 黑龙江省2025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数学试卷.docx
- 山东省青岛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部分学生调研检测地理试题.docx
- 云南省昭通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毕业生诊断性检测(一模)地理试题.docx
- (高清版)DB33∕T 2095-2018 振动压实试验法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施工技术规范.pdf
- (高清版)DB33∕T 1344-2023 公众应急救护培训管理规范.pdf
- (高清版)DB33∕T 2114.2-2022 综合交通视频交换技术规范 第2部分:视频交换协议 .pdf
- (高清版)DB33∕T 2123-2018 海洋测绘水深测量成果质量检验规范 .pdf
- (高清版)DB33∕T 2144-2018 榉树栽培技术规程 .pdf
- (高清版)DB33∕T 1259-2021 装配式内装评价标准.pdf
- (高清版)DB33∕T 1292-2023 电动汽车充电桩计量远程监测技术规范 .pdf
- (高清版)DB33∕T 2064.1-2017 刺网最小网目尺寸 第1部分 小黄鱼.pdf
- (高清版)DB33∕T 2099-2018 高速公路边坡养护技术规范 .pdf
- (高清版)DB33∕T 2049-2017 处方审核规范 .pdf
- (高清版)DB33∕T 1304-2023 水稻钵苗培育机插技术规程 .pdf
- (高清版)DB33∕T 2036.7-2019 政务办事“最多跑一次”工作规范 第7部分:监督评价与改进 .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