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1(3)雨量:月雨量在200mm以上,年雨量在2000mm以上,雨日分布比较均匀,有利于排胶。(2)非橡胶粒子非橡胶粒子有黄色体、弗莱—威斯林粒子(FW粒子)、黄色体是一种球形泡状体,直径0.5—3mm。它的外层是单层半透明的极化膜,具半透性。其内是一种无色的胶体溶液,分散相为直径1mm的带正电荷的小粒子,连续相为”B乳清”。黄色体一旦破裂,其内”B乳清”中的带正电粒子被释放到带负电的胶乳中去,使胶乳失去稳定性而发生絮凝。(3)外来杂质胶乳的分散相中,除上述各种粒子外,还经常混杂着一些外来杂质,如尘埃、细菌、树皮细胞等物,内以细菌的数量最大,且对植株的产量和胶乳的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细菌活动是导致胶乳产量下降的重要因素。在胶乳排出植株以后,细菌的活动是促进胶乳自然凝固和使胶乳腐败变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们随季节、割胶、茎干部位高低等的变化规律…开割树干含的“逆分布”现象。干胶含量和总固形物含量酸度刚从胶树上割出来的胶乳近中性,以后酸度迅速增加。胶乳的物理性质颜色一般为乳白色,也有灰、黄、红、黑色。比重在之间。橡胶烃的比重为0.905,乳清为1.02。粘度一般在之间。干含高,粘度大。(二)胶乳的生成胶乳的生成过程是极其复杂的,它包括了橡胶烃、橡胶粒子、黄色体以及许多各种有结构的分子的形成过程。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橡胶烃的形成。橡胶烃的形成1、糖酵解生成醋酸、丙酮、乙醛等;由乙酸盐生成橡胶。分三步:由3个乙酰—COA合成甲羟戊酸碳骨架;由甲羟戊酸形成异戊烯焦磷酸酯;由异戊烯焦磷酸酯聚合成橡胶。具体反应过程见P202图7-5。橡胶粒子的形成合成部位:乳管的原生质和胶乳的内质网。过程:由小到大,由低聚橡胶到高聚橡胶;由裸体粒子不带电荷到具有吸附层而带负电。胶乳再生所需的时间:24小时。胶乳的生成在橡胶栽培上,改良品种和改进栽培技术能使橡胶树根丰叶茂,生势健旺,光合作用能力强,光合产物多,为橡胶的生物合成提供充足的能量和原料。影响产胶的因子净同化率(NAR)橡胶分配率堵塞指数品种特性01处于生物学年龄的旺产期阶段,产胶能力强。树龄03植株长势旺盛,代谢能力强,茎粗,皮好,乳管数量多,产胶能力强;反之,则弱。胶树生势02影响产胶的因子乳管健全,代谢活跃,产胶能力强。乳管生理因子包括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土壤质地等良好,产胶能力强。环境条件5月小雨季来临后较强,6-7月抽第二蓬叶时较弱,9-10月产胶能力强,11月后弱。季节物候合理密植,合理施肥,科学采胶,正确使用刺激剂,防病、防虫,产胶能力强,否则弱。栽培技术三、排胶排胶的过程添加标题排胶机制添加标题排胶影响面添加标题排胶堵塞机制添加标题胶乳的再生添加标题影响排胶的因素添加标题排胶反常添加标题(一)排胶的过程乳管被割断后,胶乳便向割线上涌流。在起初10—30分钟内,排胶速度快,干胶含量高达30—40%。随着排胶时间的延长,由于稀释作用,干胶含量降低到30%以下。随着乳管内的堵寒物增多,排胶速度就逐渐减缓;最后,留在割线上的胶乳,因凝固因子作用,细菌活动以及蒸发失水等原因,使胶乳凝固成一条胶线,并在乳管割口形成胶塞。使排胶完全停止。从开始到停止,排胶的全过程称为排胶过程。这一段时间叫做排胶时间。一般胶树正常的排胶时间为1.5—2小时,但低温季节比高温干旱季节,静风天比大风天,长割线比短割线的排胶时间普遍延长。品系不同,排胶时间也不同。而乙烯利刺激割胶,排胶时间甚至延长至24小时以上者。(二)排胶机制割胶前,乳管的膨压可达10—14个大气压。割胶后,胶乳在膨压的作用下迅速从乳管口排出,这是胶乳排出的原始动力。1随着胶乳的排出,在乳管内由里向外形成膨压梯度,使胶乳源源地从膨压高的部位向膨压低的割口方向移动,这是排胶的继动力。2(二)排胶机制随着胶乳的排出和膨压的下降,乳管壁收缩,向内挤压产生挤压力,这也是排胶最初阶段使胶乳涌流的另一个动力。胶乳在不断排出的过程中,引起乳管膨压的降低,促使乳管产生稀释效应,这样,四周细胞的水分渗入乳管,使乳管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一定水平的膨压,有利于胶乳的继续排出。(三)排胶影响面割胶后,割口上下左右实际受到排胶影响的范围,称为排胶影响面。它包括以下三个区域:排胶区:转移区:回复平衡区:1、排胶区:割胶后,此区域的膨压下降40%以上,胶乳向割口方向位移很快,并最先自割开的乳管口排出。2、转移区:位于排胶区的外围,割胶后,此区域的膨压下降较小,为10—40%之间,水分和胶乳向割口方向位移的速度较慢。PART13、回复平衡区:在转移区的外围,此区域的水分和胶乳位移很慢,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