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亚洲肌少症共识发布10年:肌少症概念变迁及研究进展.pdf

亚洲肌少症共识发布10年:肌少症概念变迁及研究进展.pdf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亚洲肌少症共识发布10年:肌少症概念变迁及研究进展

【摘要】2024年,恰逢2014年亚洲肌少症工作组发布第一版肌少症共识10周年。

10年间,从基于亚洲数据的肌少症诊断界值确立到全球肌少症领袖倡议德尔菲

共识发布,肌少症领域收获了广泛且深入的关注。本文就亚洲肌少症共识发布后

肌少症概念的不断沿革与拓展进行述评,探讨肌少症研究进展。通过回顾与分析,

概述肌少症研究的全貌,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肌少症;肌少症性肥胖;肌少症性吞咽困难;非药物疗法

一、肌少症概念及拓展

1.2014年亚洲肌少症共识发布背景:肌少症(sarcopenia)源于希腊语,于19

89年由Rosenberg首次命名,由“sarx”与“penia”合成,“sarx”意为肌肉,

“penia”意为减少或丢失,强调了增龄过程中肌肉量减退的独特性和潜在的功

能影响[1]。2010年,欧洲老年人肌肉减少症工作组(EWGSOP)首次将肌少症定义

为一种增龄相关的肌肉量(musclemass)减少、同时伴有肌肉力量(musclestre

ngth)下降和/或躯体功能(physicalperformance)减退的老年综合征[2]。此后,

肌少症受到广泛关注并在研究领域迅速发展(图1),众多肌少症工作组相继发布

了基于不同人群的共识,包括肌少症国际工作组(IWGS)[3]、肌少症、恶病质和消

瘦障碍学会(SCWD)[4]、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基金会(FNIH)等[5]。2014年,亚洲

肌肉减少症工作组(AWGS)在EWGSOP2010的基础上,基于亚洲人群的流行病学数

据明确提出了亚洲人的肌少症诊断界值[6],为亚洲人群肌少症的深入研究奠定

了基础。我国也相继发布了肌少症专家共识,包括中国老年人肌少症诊疗专家共

识[7]、老年人肌少症防控中国专家共识[8]等。

2.肌少症的流行率、危险因素与其他疾病、老年综合征的联系:根据AWGS

的标准,中国老年人肌少症的总体患病率为11%~18%[9]。基于浙江人群的研究表

明,65岁及以上老年人肌少症患病率为14.16%,而80岁及以上老年人肌少症患病

率达48.15%[10]。增龄是原发肌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他继发因素包括不良生

活方式、营养不良和疾病等[11-13]。肌少症与诸多不良结局相关,肌少症患者面

临较高的跌倒、骨折及代谢紊乱的风险,术后并发症更多、住院时间延长,总体医

疗花费增多,死亡率增加[12-14]。对肌少症的深入研究发现,肌少症与多种疾病

和老年综合征存在内在联系,包括心血管疾病[15]、2型糖尿病[16]、肝肾疾病[1

7-1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9]、骨质疏松症[20]、认知障碍[21]、吞咽障碍[2

2]和衰弱[23]等。举例来说,近年研究中,肌肉与骨骼的相互关系获得广泛关注。

衰老过程伴随着骨骼和肌肉功能丧失,肌肉量和力量的下降、骨密度降低和活动

受限均导致肌少症和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风险增加[24]。“肌少症性骨质疏松症

(osteosarcopenia)”特指骨质疏松和肌少症的双重危害[20]。深化对肌少症及

其与其他疾病和老年综合征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解,将促进对老年人整体健康状况

的全面把握,进而实施更为精确和高效的预防与治疗方案。此外,这也有利于推动

跨学科的研究与合作,共同致力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3.2016年肌少症获得国际疾病分类代码及意义:2016年在欧洲老年医学领

域专家JohnMorley教授等的大力推动下,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肌少症正式纳入

国际疾病分类代码(ICD-10),其代码为M62.84,肌少症被正式确定为一种肌肉疾

病[25]。ICD编码是DRG付费政策的核心依据之一,DRG付费方式是根据患者的疾

病诊断情况、治疗方法和治疗成本进行分组,然后按照分组打包付费。肌少症获

得ICD编码,标志着其疾病地位正式确立,促进医疗管理、研究及诊断治疗的标准

化,有利于数据统计、资源分配及国际合作,对提升全球对肌少症的认知、防治和

人群研究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4.肌少症概念沿革与更新:2018年,EWGSOP更新了定义(EWGSOP2018),并使

用躯体功能评估严重程度。2019年,AWGS引入了“可能肌少症”(possiblesar

copenia)的概念,将低肌肉量、低肌力和低体能表现的个体归类为“重度肌少

症”,并给出适用于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和综合医院及研究机构的筛查-评估-诊断

-干预方法[11]。2024年全球肌少症领袖倡议(GLIS)首次统一了全球肌少症的概

念性定义。GLI

文档评论(0)

飞飞飞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