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活动一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课外阅读训练 (1).docxVIP

《活动一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课外阅读训练 (1).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精编资源学而优·教有方

PAGE4/NUMPAGES4

《活动一记录家乡的人和物》课外阅读训练

一、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这篇家乡人物志,回答下面问题

千秋巨笔绘大道

——家乡最美奋斗者陈望道

1920年春,浙江义乌分水塘村的一间柴房里,一位29岁的青年在昏暗的油灯下,把《共产党宣言》一字一句变成了汉字。从此,这本仅万余汉字的小册子,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

这位青年就是陈望道。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者,著名的教育家、语言学家,他在中国历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在他100周年诞辰之际,他在复旦大学的继任者一时任复旦名誉校长的苏步青教授撰写了一副对联:“传布共产党宣言千秋巨笔,。”这副对联,概括了陈望道一生的功业。

千秋巨笔首译宣言

“陈望道先生就是在这里翻译出了《共产党宣言》。”7月的烈日下,义乌陈望道故居的管理员兼讲解员陈华仙,自豪地对游客讲述着陈望道首译《共产党宣言》的故事。

1920年3月,陈望道收到邵力子的一封信,说《星期评论》请他翻译《共产党宣言》,同时还捎给他一本日文版《共产党宣言》和李大钊从北大图书馆借来的英文版《共产党宣言》。精通日语、英语又有出色汉语功底的陈望道,当仁不让地接下了这份委托。陈望道本人后来回忆:“当时社会上有各种思潮,因为我信仰马克思主义,所以就答应翻译了。”

随后的日子,陈望道把自己“关进”了义乌老家的柴房。时值早春,天气还相当寒冷,到了夜晚,刺骨的寒风袭来,冻得他手脚发麻,但他始终废寝忘食地翻译着。一日三餐和茶水等,则常常由他母亲送过去。

有一天,陈望道的母亲特意包了粽子,配了些家乡特产红糖,想给陈望道补补身体。他的母亲把粽子和红糖送进去后,过了一会儿,在屋外问道:“是不是还要加点儿糖?”就听陈望道说:“够甜,够甜了!”等到母亲进去收拾碗碟时,只见陈望道满嘴都是黑乎乎的,原来他把砚台里的墨汁当作红糖,拿粽子蘸着吃了!

就这样,陈望道忘我地一字一字斟酌和推敲,“花了比平时多5倍的工夫”,终于在1920年4月底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全文翻译工作。

《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和出版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建党的进程。1920年8月,陈独秀、李汉俊、李达、陈望道等人在上海法租界老渔阳里2号成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这是中国第一个早期党组织。1921年,上海成立中共上海地方委员会,陈望道任第一任书记。

一代宗师为学标杆

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时没有任何译本可供参考,当时国内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字也不多,但他还是较为准确地表达了原著的含义。如《共产党宣言》中的Bourgeois和Proletarians两个词,日文版译作“绅士和平民”,陈望道译为“有产者和无产者”,显然更符合《共产党宣言》的主旨。

陈望道是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奠基人,从他翻译的《共产党宣言》里,随处可见一些白话文修辞学风格的精彩语句,如“宗教的热忱,义侠的血性,儿女的深情,早已在利害计较的冰水中淹死了”,表现出了鲜明的中国特色。

严谨治学、敢于创新,陈望道是令人钦佩的为学标杆。

“20世纪50年代,斯大林所写的《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翻译成中文,其中将‘语法’定义为‘用词造句和句型变化的总和’,中国许多学者引此为据。陈先生却明确提出,这个定义不符合我们汉语的特点。”陈望道的硕士研究生陈光磊介绍,在那个时代,恐怕很少有人敢提出斯大林的著作不符合中国实际的观点。

陈望道之子陈振新回忆,父亲治学严谨,甚至有些“刻板”,有时为处理一个辞格、搜索一个例证,可以整夜不睡;为引用一则材料,不惜把整套丛书买下来。据不完全统计,为撰写后来被学界奉为中国现代修辞学奠基之作的《修辞学发凡》,陈望道引用了250多部书,参阅了170多篇论文。

作为一代学术大师,陈望道不仅因为《修辞学发凡》成为我国修辞学的奠基者和泰斗,他还是《辞海》的总主编,而且在哲学、美学、逻辑学、新闻学、教育学等诸多领域都颇有学术成就,著有《作文法讲义》《美学概论》《因明学概略》《文法简论》等学术经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积极支持文字改革和推广普通话工作,为我国语言学的现代化、规范化、科学化作出了贡献。

一校之长爱生如子

从上海复旦大学邯郸路正门步入不到百步,就会看见一条横贯东西的“望道路”。这是一条以陈望道名字命名的林荫大道,以此纪念陈望道与复旦大学近半个世纪的情缘。

从20世纪20年代走上复旦大学讲台起,陈望道在复旦执教50年,担任校长25年。至今,在复旦大学师生中仍流传着关于他的各种故事。

那时,师生们经常看到陈望道在校园里散步。他经常说:“我是校长,在学校里多走走,可以让大家认识我,有什么事情就可以及时向我反映,我也可以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rsky204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