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在“梳理与探究”中走近古典小说的整本书阅读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的主题是“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编排的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大名著中的经典文段,引导学生阅读中国的经典文学作品,基本掌握并实践阅读这类古籍的技巧,培育他们对古典文学阅读的热爱,引领他们融入经典文化的世界,发自内心热爱经典。因此,它非常适宜作为组织学生开展梳理与探究活动的载体。本文以该单元“快乐读书吧”课外阅读拓展课《黛玉葬花》为例,浅谈如何在“梳理与探究”中阅读古典小说。
一、梳理故事情节,了解构思技巧
面对《红楼梦》这样一本一百二十回的古典小说,故事结构复杂庞大,人物关系盘根错节,语言材料错综复杂,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会产生一定的障碍。但鉴于《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伟大价值,大部分学生对《红楼梦》还是拥有一定的兴趣,提取能够串联整部小说的关键情节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地抓住小说的主要人物及内容,梳理清楚其逻辑关系,从而学习故事情节的构思技巧。
1.选择经典片段,串联整本《红楼》
选文有两个片段,第一个片段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内容为“宝黛葬花”;第二个片段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七、二十八回,内容是“黛玉葬花”,皆节选自《红楼梦》原文。挑选这两段情节用来贯串全本《红楼梦》的理由在于:“葬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爱情生长中的核心节点,对于描绘人物性格、体现故事主旨至关重要。在两回“葬花”的故事里,小说细腻地揭示了宝黛的感情心路历程;通过《葬花吟》进一步塑造了林黛玉的悲剧人格;以花为喻,运用象征性手法预示了大观园众女子的悲剧性命运。
2.对比阅读文段,体会情节波折
选文两个片段都写葬花。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的后半部分正是选段一的内容,随着这一回结束,大观园逐渐有了新的动态,包括宝玉、黛玉和宝钗,还有迎春、探春等角色开始走入剧情。起初,宝玉过得很开心,但是快乐的时间没过多久,宝玉就闷闷不乐了。茗烟这个侍从,总是会为他提供古今小说和各种山野故事的阅读材料。某日,宝玉带着一些书籍,坐在桥边的树荫下聚精会神地阅读。然后他看见了准备葬花的林黛玉。这个片段摘自《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的下半段,故事在第二十八回的上半部分继续:前一晚,林黛玉到怡红院寻找宝玉,却遇到正在发脾气的晴雯,甚至忽视了谁在敲门,索性就不开门。黛玉先前看见宝钗进入内里,又看到她走出来,心中倍感受伤,甚至落泪。第二天,她就选择回避宝玉。在芒种节祭饯花神的时候,众人皆欢声笑语,唯有黛玉独自去花冢葬花,宝玉听其吟唱《葬花吟》后深有感触。学生在读完两个片段后,先把贾宝玉和林黛玉对于葬花的不同看法:一为水葬,一为土葬进行了横向比较并探究原因,再通过纵向比对两次葬花的差异与相同:人物、地点相同,心情不同。学生梳理了葬花故事的情节线索,领略到了故事的主题,同时也能感受到故事情节的波折变化。
3.悬念疑而未解,激发读文兴趣
作者构思巧妙,详细写了前两次葬花,第三次葬花却隐隐略写。教师不直接向学生介绍第三次葬花的具体情节和原因,而是让学生根据所学所读自行猜测,制造悬念,让学生感受作者的精妙构思。借之串起整本《红楼》故事的兴衰,引发学生课后继续阅读《红楼梦》整本书的兴趣。
二、探究人物形象,学习塑造方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古典小说中的人物塑造较为深邃且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相距甚远,因此理解其性格特征十分困难。教师可以在阅读课程中设立相关的研究活动,逐步深入,鼓励学生以多种视角去诠释人物形象,并学习如何塑造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1.精读人物言行,讨论人物特点
教学片断一:
师小结:宝玉把花瓣(抖在池内),黛玉把花瓣(葬在土里)。
生讨论:你更欣赏谁的方法?用选段中的语句解释为什么?
生汇报结论:
宝玉:怜花惜花,看到眼前的池水干净,想让花随水流去,比较环保。
黛玉:怜花惜花,怕外面的水脏臭,糟蹋了花,想让花葬在土里,随土化了干净。
师出示语句:“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你读出了什么?
生汇报:黛玉葬花的装备齐全,不是第一次葬花。她对花万分珍重爱惜,自己更是洁身自好、自珍自重。
师小结:两人虽方法不一,但怜花之情、对生命的爱惜之情是共通的。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让学生从文段中寻找宝玉、黛玉面对落花时的所思所为,首先总结归纳文段大意,再讨论分析具体语句以提炼人物性格,得出黛玉自珍自重的性格特点。学生从不同角度代入宝玉和黛玉的思维,入情入境,感受人物情感。
2.借助拓展资料,理解人物形象
黛玉葬花的精华之处是《葬花吟》,整首《葬花吟》情景交融,人花一体,把林黛玉的才华、才情展示得淋漓尽致,也对她未来如花一样凋零的命运做了预兆。但是,由于教师的授课对象为小学生,《葬花吟》的全文内容对他们而言过于深奥,因此只挑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