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山东省枣庄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是两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诚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修辞立其诚”,首先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
②哲学与科学的目的在于追求真理,追求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人在观察现象的时候,往往表现一定的主体性,在认识中含有一定的主观因素。但是,追求真理就应力求避免主观的干扰。《管子》书的《心术上》提出所谓“静因之道”。《心术上》说:“因也者,无益无损也。……因也者,舍己而以物为法者也。”这是说,在认识外物的时候不要对于外物有所损益,力求认识外物的本来面目。列宁论“辩证法的要素”,举出十六条,第一条是“观察的客观性”,这是唯物主义方法的基本原则。
③多年以来,人们强调主体性的重要,这是正确的。但是,发挥主体性,应以认识的客观性为前提。这里有一个改造世界与认识世界的关系问题。人类的主体性,主要在于能改造世界,但改造世界应以正确的认识为依据。只有正确地认识世界,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有时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也能加深对于世界的认识,但是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还是改造世界的基本条件。
④“修辞立其诚”,包含端正学风的问题。据《汉书·儒林传》记载,齐诗的经师辕固曾对公孙弘说“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所谓曲学阿世即是哗众取宠,曲解经典的原义以讨好于时尚,也就是背离了原则而顺风转舵,这就违反了追求真理的学术宗旨。“修辞立其诚”应是端正学风的首要准则。汉代经师所尊崇的是儒家的原则,我们今天则应强调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⑤揭示客观真理确非容易,但是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应该并非难事。然而,千百年来,由于世事的错综纷繁,说真话、讲实话,却不是容易做到的。人们常常把真实的思想感情隐藏起来。这是复杂的不正常的社会关系所造成的人心的扭曲。然而,把自己的真实见解表达出来,这应是“修辞立其诚”的起码要求。
⑥应该承认,“修辞立其诚”是一个唯物主义的原则。唯物主义肯定事实,肯定客观真理。唯物主义者无所畏惧,敢于把自己的思想见解亮出来。虽然在今天的世界上唯心主义比较流行,我还是相信,唯物主义是科学研究的真实基础。
(摘编自张岱年《修辞立其诚》)
材料二:
①中国百年来的文学史,一直是在不断总结之前文学发展经验,不断反思与调整发展道路中前行的。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党的理论的不断创新,尤其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问题系列重要论述的指导下,中国当代文学事业迎来了新的机遇,中国文坛面貌焕然一新。
②从“延安讲话”起,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文艺事业就把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作为一个根本方向加以提倡,而且不断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对文艺人民性的内涵加以丰富与发展,形成了人民文艺的光荣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问题的系列讲话中,人民性立场几乎贯穿文艺问题的所有方面,把马克思主义对人民性与社会主义文艺关系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广大文学工作者也更加积极主动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通过调研、建立创作基地、到基层挂职等方式,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接近人民群众,了解人民群众,把人民群众作为自己的主要表现对象,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当成自己的文化使命,取得了不俗的创作实绩。
③当代文学人民性的增强,首先体现在作家想人民群众之所想。许多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成为近年来文学创作的热门选题。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总结成就,展望未来的同时,也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并指出了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比如: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党的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等等。这些问题,在近年来一些优秀文学作品中,都有十分具体的体现。特别是像梁鸿的《出梁庄记》、周梅森的《人民的名义》、黄灯的《我的二本学生》等作品,聚焦城市农民工的生存状态、反腐、当代大学生的学业与就业等问题,表现了中国城市化过程中普通农民身份转换的艰难心路历程,以及在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平民化教育转变时青年知识分子的奋斗与迷茫。
④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时,当代作家不仅努力反映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社会问题,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像陈彦的小说《装台》,梁晓声的小说《人世间》,更是围绕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普通家庭的命运变迁,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反映他们对生活的渴望与人生的梦想,在塑造出一批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文学形象的同时,也展现了文学特有的人道主义情怀。
⑤新时代中国文学最大的魅力,就是能够与时代同频共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 2022~2024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期末考试作文题目汇编.docx
- 2024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期末考试微写作作文题目汇编.docx
- 2025届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赏析:时代之潮,专业之舞.docx
- 2025年1月全国各地高二语文试题汇编之论述类文本阅读(信息类文本阅读)共22题含答案.docx
- 2025年1月全国各地高二语文试题汇编之名句默写含答案.docx
- 2025年1月全国各地高二语文试题汇编之诗歌鉴赏含答案.docx
- 2025年1月全国各地高二语文试题汇编之文学类文本阅读共22题含答案.docx
- 2025年1月全国各地高二语文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
- 2025年1月全国各地高二语文试题汇编之语言文字运用含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