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
2025届广东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2月联考语文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宗教问题是中西文化的显著分水岭。中国古代社会与希腊罗马古代社会起初差异不大然西洋后续文化以基督教为核心推进,中国则以非宗教性的周孔教化为核心。这致使双方社会构造演变截然不同。周孔教化“极高明而道中庸”,于宗法社会生活渐进变革,以礼文润色提升其内涵,中国由此逐渐转向伦理本位,家族家庭生活得以长久维系。而西洋受基督教影响走向大团体生活,家庭地位渐趋式微,家族渐呈分裂态势。
西方人在宗教方面有独特表现,“教会”这一庞大组织成为集团生活的良好起始。其宗教信仰蕴含对外抗争与对内团结的精神,教义常具革命性,例如耶稣宣称“贫穷的人有福了”“天国是他们的”,从而引发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与抗争意识。教会设有诸多教规,从日常生活起居到信仰祈愿等各方面规范教徒,使之形成集体。教徒不仅信奉宗教,更将自身隶属于教会,为教会服务并履行教徒义务,此乃西方社会集团生活的开端。
反观中国,周孔教化并非宗教范畴,其特性在于重视人伦日用,顺应人情,着重于现实生活里培育道德理性。孔子之教重在启发人内心的自觉,以“仁”为核心观念,诸如“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教诲,皆围绕人际相处之道展开,着眼点聚焦于人自身而非外在神秘力量。其所称的礼,亦非宗教仪式,而是依据人情义理制定的生活规范,目的是使人情达至“和”的境界。正如《论语》所记“礼之用,和为贵”,此礼贯穿于日常洒扫应对、冠婚丧祭等事务之中,维持社会秩序依靠的是情理感召与道德自觉,而非宗教信仰与戒律的强制约束。
由此,中国社会构建起以家族伦理为核心的格局。家族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与核心枢纽,伦理关系由近及远、由亲及疏在社会中层层延展。在家族内部,父子、兄弟、夫妇等关系均有各自的道德准则与相处规范,“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等信条,搭建起家族生活秩序与亲情网络。家族不仅是生活共同体,还承载着经济、教育、宗教(如祭祀祖先等具有类宗教意义事务)等多元功能。个人生于家族、长于家族,其生命意义、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皆深受家族伦理的深刻塑造,家族荣辱兴衰与个人紧密相连,个人行为自觉以家族利益与声誉考量为依归。家族伦理向外拓展延伸,影响到邻里乡党、社会交往乃至国家治理。在社会层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观念深入人心,人际交往注重情谊与信义;于国家治理而言,统治者常以“仁政”为理想,视百姓为子民,以“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为施政理念根基,治理模式类似家族管理的扩大化,伦理道德成为社会凝聚与秩序维系的核心纽带,致使中国社会走上与西方全然不同的伦理本位路径,宗教难以成为统摄生活与塑造文化的核心力量。
——摘编自(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
材料二:
梁漱溟提出家族制度是中国文化的关键特质。中国有“国之本在家”及“积家而成国”的传,统说法,在法制层面亦明确认可家为组织单位,故而中国被视作宗法社会。家庭在中国人生活里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与西洋人相比尤为突出。
梁漱溟对冯友兰的普遍主义进步论观点持有异议。他秉持文化多元论,强调家的特殊重要性是中国文化独特个性的一种呈现,并非单纯是生产家庭化的产物,亦非生产家庭化社会的常规范例。他引用雷海宗等人的观点指出,就连反家族的佛教传入中国后,也演变成一种维系家庭的宗教形式。严复翻译甄克斯《社会通诠》后相信其学说,试图从图腾社会、宗法社会、军国社会三个阶段探寻中国社会的定位;近期马克思主义者又企图将中国社会置于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之间,这些都是对人类社会进化陷入“单线进化论”错误认知的体现,即陷入一种“阶梯观”的误区。
在梁漱溟看来,晚近人类学和民族学的研究成果已否定了此类假说。生物界各类物种在进化历程中如同树木枝干般横向衍生,并非处于一条直线式的各个阶段。纵观人类各族,文化形态丰富多样且深浅高低有别,切不可错误地将文化流派视作进化阶梯,文化的演进是多元性的,并非单线式发展,在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体系中,家庭的意义也存在明显差异。
中国人的家不仅是培育个人德性的道德源泉,而且具备安身立命的宗教功能。中国人将家庭关系予以推广拓展,以伦理构建社会组织,这种组织与团体组织截然不同,它不存在明确边界,也不会形成对抗性。中国文化的伦理本位相对论智慧,能够消解西方个人本位与团体本位之间的价值冲突。家族不仅是生活共同体,还承载着经济、教育、宗教(如祭祀祖先等类宗教事务)等多元功能。家族荣辱兴衰与个人紧密相连,个人行为自觉以家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红楼梦》开读导引-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串讲(2025新版).docx
- 《红楼梦》学习任务群设计2:体会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串讲(2025新版).docx
- 2025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下学期2月质检预测(二模)物理试卷.docx
- 2025年广东省湛江市赤坎区等2地中考二模英语试题.docx
- 2025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模拟英语试题.docx
- 2025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模拟英语试题.docx
- 2025年重庆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生物试卷.docx
- 广东省佛山市三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第一次模拟考试数学试题.docx
- 小区5G基站设计.docx
-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