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年高三语文下学期(寒假)开学摸底考试卷(新课标I卷)含作文例文.docx

2025年高三语文下学期(寒假)开学摸底考试卷(新课标I卷)含作文例文.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2025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新高考I卷通用)

语文·考试版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鲁迅和沈从文都出生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内忧外患,民族贫弱,他们都怀着爱国之心和救国之愿,将自己的全副身心投向了广袤的土地。

作为五四新文学主将的鲁迅,从一开始就高扬“人的文学”大旗,寻求着健康人的生存形式。在弘文学院读书的时候,他就经常和朋友讨论;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他所考虑的这三个问题,归根结底是关于人的问题,即中国人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在鲁迅看来,人生问题不只是温饱、生活境遇、劳动条件等物质条件方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以及对人的精神、价值的理解等问题。因此,鲁迅认为对于下层受压迫民众来说,首要的问题是去改变他们被封建传统观念所禁锢的精神世界,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进而使他们得到正常、健全的发展。

从本质上讲,沈从文向往的同样是五四时期的人生文学。他在《窄而霉斋闲话》中写到:“‘京样’的人生文学,提倡自于北京,……以一个绅士或荡士的闲暇心情,窥觑寒冷的地上人事,平庸、狭隘、自私等等,这使得人生发悲悯的情怀,写出对不公平的抗议,虽文字翻新,形式不同,然而基本的人道观念,以及抗议所取的手段,仍俨然是一千年来的老派头,……但当前诸人,信心坚固,故‘人生文学’这名词使人联想到一个光明的希望。”他还说要重新把“人生文学”这个名词叫出来,这说明了他承续“五四文学”精神传统的意图。他的大量作品也贯穿了应当寻求人性和使人性复归的思想基调,显示了五四以来新文学要求人性解放和人道主义的传统。

鲁迅和沈从文以属于自己的方式呼应了对人的命运问题的思考,并致力于人性及人的健康生存问题的探讨;他们都曾以积极的态度,为改变乡土面貌进行过不同方式的努力,这种相通形成了两位作家精神上的血缘关系。

(摘编自马海娟《鲁迅与沈从文乡土小说的比较研究》,有删改)

材料二:

乡土小说是指上世纪20年代初,寓居京沪的青年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旨在揭示宗法制乡村生活原状的愚昧、落后,并借以抒发自己乡愁的小说。闻一多曾说:“将世界各民族的文学都归成一样的,恐怕文学要失去好多的美。一样颜色画不成一幅完全的画,因为色彩仅是绘画的一种要素”“真要建设一个好的世界文学,需要各国文学充分发展其地方色彩。”新文学作家呼吁文学的“地方色彩”,提倡文学应有“从土里滋长出来的个性”,号召作家“须得跳到地面上来,把乡土气息、泥土味透过他的脉搏,表现在文字上”。

“于乡土文学发轫,作为领路者”的鲁迅,他笔下是地道的20年代中国东南沿海砖墙瓦顶的农村生活:鲁镇与未庄古老而缺少变化的生活模式、咸亨酒店、曲尺形柜台、祝福祭祖风习、临河空地的社戏、水乡乌篷船、活动其间的戴毡帽穿夹袄的形形色色人物……无不充满浙东水乡浓郁的色彩。“京派”作家代表沈从文,虽长年身居都市,但一直以“城市边缘人”身份,固守其“根深蒂固永远是乡巴佬”的性情,虽在某种程度上触及了作者隐秘的潜意识里乡下人自卑情结,但更重要的是,他成为湘西生活自觉的歌咏者,以潇洒随心的文字把千里沅水和武陵山系的竹翠花红、风土人情,汇集在其穷尽毕生功力造的“湘西世界”:古朴风情的吊脚楼、渡口摆船,淳朴的茶峒田园、碾坊,古道热肠的水手船夫,为爱为情而活的少男少女……

一东一西,此水彼山,不同地域的山光水色与文化特质栽培出两棵卓尔不群的参天巨树,丰富了中国乡土文学之园。

乡土文学就是以特定地域为客体,用智者觉醒的现代意识和哲学眼光去审视并揭示其固有价值属性,表达出作家不同的创作意图。弃医从文的鲁迅以医生把脉问诊的职业行为,对社会本质、人类灵魂质疑拷问。他直面惨淡人生,背负“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的沉重使命,用冷峻犀利的解剖刀去细析病态灵魂。在他的作品里,乡土承载虽也有过百草园的童真、社戏的欢愉、少年闰土月下

文档评论(0)

中高考语文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15年深耕,专注全国各地中高考语文资料收集整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