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01
“反向春运”与“年夜饭事变”,以现代方式打开传统新年
新闻概述:
近年来,“反向春运”渐成趋势。提起春运,大多数人的共同印象都是年轻人从大城市返回家乡,而“反向春运”则是指长辈去城里与年轻人团聚的现象。据媒体报道,2024年春运,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群出行量同比增长近30%,更多老人选择前往子女工作地团聚,该增长趋势或将延续至今年春运。与此同时,更多年轻人开始主持年夜饭,一反过去由长辈掌勺的传统,用薯片、魔芋爽代替瓜子、花生,呈现更加创新开放的趋势。
(新闻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观点:
“反向春运”并不意味着解构中华传统文化,而是传统不断演变发展的体现;“反向”团聚并未改变孝敬、亲情等美好情愫。这一现象背后,意味着父母、子女对如何过年渐渐形成了新的共识。
——新华视点
每到春节,舆论场上总有很多声音呼吁留住“年味”。可能“年味”唯一的不变,就是它永远在变化——时间倒推百年,彼时有何尝有春运的场景呢?某种程度上来说,如果过年的仪式感正在越来越松弛、从容,这才是一件好事。
——光明网
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张罗,年轻人用自己生活的习惯和积累的经验,以更熟识的方式,装点传统,为其注入生机,从差异和沟通中尝试构建新型家庭关系和春节形态,打造带有他们时代烙印的年味。
——光明日报
评论: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如今,新春的梅花不止在故乡开放,而是随着“反向春运”的脚步开放在年轻人的案头。老年人跨越城乡奔赴团圆路,年轻人以创意美食传承孝文化,共同为新时代家庭观念的发展增添了鲜活的注脚,更展现出代际交融的时代智慧。文化根脉不再泥足于一时一地,只要团圆,就能够长出新芽。
02
过年返乡患上“普通话羞耻症”?在方言中读懂亲情密码
新闻概述:
随着新年到来,在外学习或工作的游子回到家乡,方言重新受到人们的关注。据媒体报道,现在年轻人返乡后第一件事是切换语言系统,平时“city”惯了,如果乍一回家说出一串流利的普通话,可能会因为“忘本”而招致亲朋及村邻的笑话,这种现象被媒体命名为“普通话羞耻症”。不少网友选择在返乡之前苦练方言发音,相关讨论在网上引起了许多共鸣。
(新闻来源:Vista看天下)
观点:
春节期间的家乡方言交流,是一场热闹的“语言盛宴”。它不仅是人们交流的工具,更是传递情感、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让亲情在熟悉的乡音中升温,更让年味在字里行间弥漫开来。可以说,一句方言,就是一剂团圆的良方。
——新京报评论
在学校里,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为了方便交流说普通话。回家后,用家乡话和家人聊天,更能和家里人拉近距离,让家的氛围更加浓厚。不必刻意去忘掉,也不必刻意去强调,大胆的去说、去听、去感受。
——中国大学生在线
回到老家的时候,把普通话变成方言,能够有亲情的融合感,无论是和父母交流还是和村里人交流,情感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父母看到的还是“原来的儿子”“原来的女儿”,距离的拉近,让思乡的情绪得到释放。
——红网
评论:
“舌尖上的中国”,其实不止餐桌上的风味美食,更关乎悬挂在嘴边的乡音表达。当返乡的年轻人在出发之前有意无意地练习方言,这场自发的“语言调频”就按下了开始——它不仅是舌尖上的乡愁,更是融入骨血的文化密码。俚语中蕴含的生存智慧,土话里埋藏的童年记忆,当我们用略带生涩的乡音与家人对话,其实就是在与过去的自己,与哺育我们生长的家乡对话。方言响起,如同身后收紧的风筝线,让我们的来处得以安放。
03
“Tiktok难民”涌入我国社交应用,“跨国对账”澄清误解与偏见
新闻概述:
随着1月19日抖音国际版TikTok下架令期限的到来,许多自称“TikTok难民”的美国网友涌入中国社交应用小红书。有数据显示,1月8日至1月14日,小红书在美国的移动应用下载量较前7天增长超过20倍,连续多日稳居北美苹果应用商店免费软件下载榜首。截至1月17日,小红书“TikTok难民”词条已获得近11亿次浏览和两千多万讨论。
中美网友在网络上互相询问对方国家的社会情况,被媒体称为“跨国对账”,期间澄清了许多国与国之间的偏见,拓展了双方网友的国际视野。
(新闻来源:中青评论)
观点:
国之交在民相亲。习近平主席指出:“中美关系的希望在人民,基础在民间。”在经济全球化的滚滚大潮中,在网络世界的互联互通中,那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只会越发紧密。
——人民日报评论
有的美国网友初来乍到,不知道发些什么好,于是有中国网友开玩笑,说新用户都要“交猫税”,上传可爱猫咪照片才能继续发帖,很快让“CatTaxes”成了英文热梗。这些瞬间都传递出一个信号:中美民众之间虽然有着历史、文化、体制等方面的差异,但两国人民都渴望通过交流增进理解。
——中青评论
这种出自平常百姓的家常式的交流,释放了两国人民的善意。以往在新闻中的概念,变得真切起来。
——新京报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 2024届高考语文真题北京卷《红楼梦》考题及答案详解.docx
- 2024年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 2025届高三语文联考作文:诗意生活一定就在“远方”吗?.docx
- 2025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寒假)开学摸底考试卷01含作文例文.docx
- 2025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寒假)开学摸底考试卷03含作文例文.docx
- 2025年高考作文备考之7篇高分范文及点评.docx
- 2025年高三语文下学期(寒假)开学摸底考试卷(新高考八省通用)含作文例文.docx
- 2025年高三语文下学期(寒假)开学摸底考试卷(新课标II卷)含作文例文.docx
- 2025年高三语文下学期(寒假)开学摸底考试卷(新课标I卷)含作文例文.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