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届高三语文联考作文:诗意生活一定就在“远方”吗?.docx

2025届高三语文联考作文:诗意生活一定就在“远方”吗?.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很多人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可是“眼前”的就是“苟且”的吗?诗意生活一定就在“远方”吗?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你的学习生活经历,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这是一道思辨性很强的作文题,也是近两年新高考的主流作文题型。写作时要做如下三层思考:

首先,“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有其道理,生活中固然有许多诸如柴米油盐、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等琐碎和不如意,但这并不是生活的全部,还应该有像诗一样美好的精神追求,以及对远方未知世界的向往与探索。此句意在鼓励人们不要被眼前的困难和庸常所局限,要保持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所以,句中的“眼前的苟且”指当下的琐碎、困境与无奈等,“诗和远方”指精神追求和人生探索等。

其次,“眼前”的就是“苟且”的吗?换句话说,当下的就是琐碎的无奈的吗?显然不是的。从眼前的生活本身来看,虽然有各种责任和压力,但也有许多真实的美好和温暖,而且暂时的苟且并不意味着一直会苟且;从人的心态角度看,悲观的心态,即便是生活的“小确幸”也会被视为无味,而乐观的心态,则生活处处有快乐、有意义。

再次,诗意生活一定就在“远方”吗?换句话说,眼前的生活没有诗意?或者“远方”的生活就是一定充满诗意?显然也不是。其实,诗意是人对美的感知和对生活的欣赏。无论是眼前还是远方,只要用心感受,都能发现生活中的诗意,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一颗善于发现和感受诗意的心。

经过思考,可以比较明确回答材料问题:“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本意是鼓励我们保持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其实无论眼前还是远方,只要拥有一颗善于发现和感受诗意的心,我们都能拥有诗意盎然的生活。这是作文的立意。

写作构思时,可以直接以前面的立意为中心论点,然后展开论述,这是比较老式的写法,一般是列举三个分论点论证即可。

为了体现思辨性,本作文比较好的构思是采用剥笋式的论述分析,层层深入,一问一答,一分为二地展开,具体如下:

【下水例作】

远山含黛梦,近水映诗心

生活如画卷,远山含黛似梦,令人向往;近水映月斑驳,让人神慌。难怪有人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看来“苟且”是现实的琐碎与压力,而“诗”则成心灵的寄托。可事实上,诗意的生活,既在远方,也在眼前。

然而,“眼前”的就是“苟且”的吗?

非也。诚然,近期“麦子阿姨”的一句“种完麦子,我就往南走,去西双版纳,过个冬天”火爆网络,引发无数人想摆脱眼前、奔向远方的共鸣。但我想说的是,眼前的生活虽平凡琐碎,却蕴含着无尽的美好。且不说春花、秋月、夏风、冬雪,是四季之美,单就是清晨的阳光、夜晚的星空、家人的微笑、朋友的问候,都带来生活的诗意,更不用说平凡生活中的“小确幸”让我们惊喜。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因此,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眼前也不尽是苟且,也有迷人的风景。

同样,诗意生活一定就在“远方”吗?

的确,远方是未知的召唤,是理想的向往。徐霞客一生志在远方,“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用脚步丈量山海,用笔墨勾勒湖湖岳,每一处远方的风景都成为他生命中独特的诗意篇章。正如硬币有两面,远方除了诗意还有凶险,且诗意并非只存在于远方,眼前的生活同样满是诗意的踪迹。读书时的一缕墨香,散步时的一片落叶,工作时的一份专注,都是诗意的体现。在动荡的岁月里,杨绛与钱钟书在日常琐碎生活中,相濡以沫,以书为友,以爱为帆,把平凡日子过成诗意人生。只要用心去热爱,去感受,诗意便无处不在。

看来,寻得诗意生活,关键在于拥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像海德格尔所说的那样“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像苏轼在困境中所做的那样“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只要对生活充满热爱,无论是花鸟鱼虫,还是柴米油盐,都能成为我们诗意的源泉;只要用心去感受一切,即便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也能“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所以,尽管远山如黛有诗境,但有时也飘渺难识;尽管近水映月有碎波,但常常也诗心可得。让我们珍惜当下,用心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如此,无论远近,诗意都在我们心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高考语文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15年深耕,专注全国各地中高考语文资料收集整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