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安徽省皖江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安徽省皖江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1

安徽省皖江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

月考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发现了17个契刻符号,这些符号被刻在龟甲和骨器、石器、陶器之上,其中有些符号如“目”字形符号与商代甲骨文十分相似,其年代距今有8000多年,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契刻符号。这可用于研究()

A.社会流动状况 B.早期国家形成

C.中华文明起源 D.区域文化交流

【答案】C

【解析】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距今有8000多年(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现象对于研究汉字起源具有重要意义,进而可用于研究中华文明起源,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社会流动状况,排除A项;夏、商、西周属于早期国家,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材料的时间早期国家的没有形成,排除B项;材料的地点只有河南舞阳贾湖,没有不同地区文化交流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2.西汉前期,诸侯王就国时间以分封制的基本要求为依据。西汉中期至东汉,皇帝开始倾向于以其个人喜好来决定诸侯王的就国时间。诸侯王不再需要承担王国管理的职责,往往也选择授封后暂不就国,常常是由臣僚上书请求派遣诸侯王就国。材料所述变化主要缘于汉代()

A.选官制度的创新 B.刺史制度的实施

C.中枢机构的调整 D.中央集权的加强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中国)。根据材料概括可知:材料信息显示,西汉前期,诸侯王就国时间以分封制的基本要求为依据,这说明当时诸侯王权力较大,而西汉中期以后至东汉,诸侯王就国时间根据皇帝的需要和诸侯自身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主要缘于汉代中期以后中央集权的加强,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皇帝对诸侯国的管理加强,选官制度的创新与材料现象没有直接逻辑关系,排除A项;刺史制度的实施主要是加强地方监察,与诸侯王就国时间并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地方诸侯国权力的削弱,而非中央中枢机构的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

3.据记载,东晋时期,每亩田地能产米约三斛,以出米率为六成算,当时的粮食亩产应为五斛上下;南朝宋时,江西出现粮食亩产二十斛的良田;到了梁朝,“千余顷”的良田每年能产粮食“百余万石”,折算下来每亩田地每年可以收获至少十斛粮食。这反映出当时()

A.区域经济的平衡 B.南方经济的开发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南北交流的频繁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晋南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东晋、南朝的统治范围主要在南方地区,材料信息表明南方地区的粮食亩产量有所提高,由此可知,这反映了南方经济的开发,B项正确;材料没有其他地区的信息,无法得出区域经济的平衡,排除A项;这一时期,全国经济重心仍在北方,唐代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南北交流的频繁,排除D项。故选B项。

4.下如表是以事教的童蒙读物表,这说明南宋时期()

童蒙读物

朝代

著者

条目

童蒙须知

南宋

朱熹

衣服冠履、言语步趋、洒扫涓洁、读书写字、杂细事宜

小学

南宋

朱熹

明伦;敬身

小学诗礼

南宋

陈淳

事亲、事长、男女、杂仪

A.理学世俗化的倾向 B.学校教育对象的下移

C.儒学官方化的实现 D.百姓文化修养的提高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宋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由朱熹等编著的以事教的童蒙读物已经出现,强调社会教化,如衣冠、言语、读书等,都有具体的条目,此外,还有小学及小学诗礼,这可说明南宋时期出现理学世俗化的倾向,A项正确;从材料无法得出学校教育对象的下移,排除B项;儒学官方化在汉武帝时期已经实现,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百姓文化修养的提高,排除D项。故选A项。

5.清代,无论是皇帝谕旨,还是官员奏议等官私文献,普遍使用“中外一统”来描述其再造囊括塞外和黄河、长江流域的“大一统”。譬如“洪惟我朝至治敉宁,中外一统”“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yez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