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1
DBXX/XXXXX—XXXX
叶菜型甘薯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叶菜型甘薯栽培的术语和定义、品种选择、育苗、生产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茎叶采收、包装、运输和贮存、留种等技术。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准则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NY/T743-2020绿色食品绿叶类蔬菜
DB36T949-2017甘薯种苗繁育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述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叶菜型甘薯
叶菜用甘薯一般是指生长点以下长15cm左右的鲜嫩茎叶作蔬菜用,具有质地鲜嫩、绒毛少、适口性好、生长速度快等特点的一类甘薯品种,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膳食纤维、粗蛋白、多种矿物质及一些特殊的营养物质。
4品种选择
选择茎叶口感细腻润滑、茎秆无或少绒毛、茎尖产量高、抗逆性强叶菜型甘薯品种,主要推荐福菜薯18、台农71、赣菜薯1号、广菜薯5号、薯绿1号等。
5育苗
5.1薯块育苗
5.1.1时间
2月~4月。
5.1.2方式
按普通甘薯品种育苗方式,剪苗移栽。具体按DB36T949-2017的规定执行。
2
DBXX/XXXXX—XXXX
5.2越冬保苗
5.2.1时间
3月~8月。
5.2.2方式
越冬植株在气温回升的条件下恢复正常生长,剪取新发侧枝移栽。
6生产管理
6.1产地环境要求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排灌方便、交通运输条件较好的田块,产地环境质量应
符合NY/T391要求。
6.2整地作畦
移栽深翻冻(晒)垡,拣除杂草根茬,整碎耙平,按南北向100~120cm宽作畦,畦高25cm,开设排灌沟渠。
6.3采苗
选择茎蔓粗壮、老嫩适度、节间较短、叶片肥厚、无气生根、无病虫害、带心叶的壮苗。
6.3移栽
6.3.1栽插时间
6.3.1.1保护地栽培:3月上旬至8月中旬均适宜种植。
6.3.1.2露地栽培:4月上旬至7月下旬。
6.3.2栽插密度
株行距20cm×15cm。
6.3.4栽插方式
垂直栽插,薯苗入土2~3个节。
6.4打顶
栽后10d~15d,摘心打顶以促进腋芽形成分枝。
6.4中耕除草
土壤板结时中耕松土,厚度为5cm~7cm。结合中耕,清除田间杂草。
6.5肥料管理
6.5.1肥料使用应符合NY/T496的要求。
6.5.2整畦时施足基肥,每667m2均匀撒施2000kg~2500kg腐熟有机肥或45%优质三元复合肥50kg。
3
DBXX/XXXXX—XXXX
6.5.3栽后7d~15d,薯苗活棵时追施速效氮肥,每667m2施碳铵或尿素3kg~5kg。
6.5.4商品茎叶采摘后及时补肥,每667m2施碳铵或尿素15kg。
6.6水分管理
商品茎叶采摘后及时浇水,可喷雾或漫灌,漫灌水深度以畦高1/2为宜,即灌即排,长期保持土壤湿润。
6.7温度控制
茎叶生长适宜温度为18℃~35℃。35℃以上高温时,通过喷雾或漫灌降温;温度低于18℃时,盖膜保温。
7病虫害综合防治
7.1防治要求
应符合GB4285、GB/T8321的规定
7.2农业防治
选择抗病品种,选用不带病毒、病菌、虫卵的健康种薯,培育壮苗。实行水旱轮作,冬耕冻土。及时拔除病株,清洁田园。
7.3物理防治
采用杀虫灯、防虫网、糖醋液、性诱捕装置、人工捕杀等方式防治。
7.4生物防治
使用白僵菌、苏云杆菌等病原微生物农药,苦参碱、藜芦碱等植物源农药以及生物源农药阿维菌素。
7.5化学防治
常见病虫害化学防治见表1。
表1常见的病虫害防治要求
防治对象
农药通用名称
施药量/hm
施药方法
蛴螬、金针虫
5%辛硫磷颗粒剂70%吡虫啉
45kg1.5kg
拌土后穴施或撒施稀释后穴施
小地老虎
50%辛硫磷乳油
1000倍液
浇苗及根际土壤
斜纹夜蛾、甘薯天
蛾、甘薯麦蛾、甜菜
叶蛾
1%甲维盐乳油
2.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10%虫螨腈悬浮剂
1000倍液
1000倍液2000倍液
喷雾
4
DBXX/XXXXX—XXXX
红蜘蛛
20%螨死净可湿型粉剂15%哒螨灵乳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