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考作文模拟导写及范文:含有“止”字的语句引发的联想与思考 .pdf

高考作文模拟导写及范文:含有“止”字的语句引发的联想与思考 .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作文模拟导写及范文:含有止”字的语句引发的联想与思考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太宗十思疏》

譬如为山,未成一簧,止,吾止也。——《论语》

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礼记》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季氏将伐颛臾》

以上含有止字的语句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可以就以

上某一句话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语句联系起来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启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

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多则名言类材料作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的研习任务明确提出,

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该学以致用,要认真理解并体会古代典籍中的经典语句。本题选取

了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些经典语句,希望学生围绕〃止〃探讨其哲理情思,论述其在当今社会

的价值,领悟其对青少年的现实意义。

材料中的第一句〃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出自《太宗十思疏》,这是学生必背篇目

中非常熟悉的一句话,如果能想起它的上一句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有助于学生

理解这一语境,这里的止〃是告诉我们面对诱惑时能理智应对,可以联想到当代社会怎

样面对安逸、懒散、物质享受等现实诱惑。

第二句〃譬如为山,未成一赞,止,吾止也,讲的是不要半途而废、功亏一簧,而自己要

承担因为止〃造成的后果,前一句讲的是知止〃,这一句讲的是不止〃,二者也可以结

合起来加以辩证思考,探讨新时代的青年何时〃止〃何时不止〃的问题。

第三句〃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的本义是,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是要达到道德修养的

最高境界,这句话是对君子道德修养提出的要求,学无止境,一个人的品行修养亦无止境,

学生可以结合现代社会谈修身正心的重要意义。

第四句〃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出自《季氏将伐频臾》,意思是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就

可担任官职,如果不能施展才能就应罢官免职也就是在其位谋其职的意思,学生可以结合自

己对社会的理解,谈谈各司其职以及自己对人生规划的想法。

【参考立意】

①〃止〃与〃不止〃

②学无止境,德亦无止境

③〃止损〃的智慧

④〃止〃中乾坤大

⑤勇往直前名,奋斗不止

佳作展示

怀止〃心明辨笃行,持〃不止〃逐梦奋进

在中华文化中,〃止〃字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从《太宗十

思疏》的〃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到《论语》的譬如为山,未成一簧,止,吾止

也”;从《礼记》的“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再到《季氏将伐颛臾》的〃陈力就列,

不能者止,这些经典语句交织成一幅关于止〃与〃不止〃的智慧画卷,启迪着我们

在人生之路上稳步前行。

止,绝非消极的停滞,而是一种睿智的权衡与内敛的沉淀。当李世民思索治国方略

时,知止以安人〃成为他施政的重要理念。在个人的发展进程中,亦应如此。在物欲喧

嚣的时代,诸多网红主播在流量与利益的诱惑下迷失自我,因不知节制地追求名利,陷入

偷税漏税、虚假宣传的泥沼,最终声名狼藉。而王翦出征前向秦王索要田宅的举动看似贪

婪,实则是以巧妙的止消除秦王猜忌,既保自身安全,又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这

启示我们,在名利场中,要把握好分寸,懂得适时而〃止,坚守道德与法律的底线,方

能在纷扰中保持内心的澄澈与安宁,收获长久的声誉和稳定的发展。

与之相对,不止是人生进取的动力源泉,是对梦想和目标的不懈追逐。孔子以堆

山填土为喻,深刻地道出坚持的重要性。屠呦呦投身青蒿素研究,数十载寒来暑往,面对

无数次的失败,从未有过丝毫退缩,始终坚定地在探索之路上不止前行。她从传统

中医药典籍中汲取智慧,反复试验,最终成功提取青蒿素,为全球疟疾防治做出了不可磨

灭的贡献。苏炳添同样如此,虽已过运动员的黄金年龄,却凭借着对速度极限的执着挑战,

一次又一次超越自我,打破纪录,让世界见证了中国速度的崛起。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不

止的力量,告诉我们,在追求理想的征程中,只要心怀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就能跨越

重重艰难险阻,抵达成功的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体创作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