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
PAGE5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世界工业文明的曙光与近代社会的开端
第一课连通世界的新航路说课稿
临安市锦城镇第四初级中学余东平
首先向大家说明一下,我们学校初二社会教学进度还是上第一单元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而说课的内容是第六单元第一课,所以,这次的说课是课前说课,是对教材的解读和教学的预想设计,如有不对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指出!
一、连通世界的新航路这一课,我们教师要教什么?学生要学什么?
1.通过仔细研读课本,我们可以整理出这一课的具体内容、知识结构和核心概念:
课本具体内容:
(1)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西欧手工工场的兴起于工商业的发展(即西欧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
(2)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经济根源(根本原因)、社会根源(主要原因)、商业危机(直接原因)、传教需要与冒险精神(精神与思想动力)。
(3)新航路开辟的条件:地理条件(濒临大西洋),技术条件(船、针、说以及航海知识和水手),政治条件(“两颗牙”的统一和中央集权需要对外扩张,也有物质条件)。
(4)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时间、航海家、路线、成果。
(5)新航路开辟的意义:包括积极和消极影响。
知识结构与核心概念:(见右图)
2.重点与难点:
根据课标的分析(课标:2—3—1描述开辟新航路的主要人物和路线图,评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意义),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新航路开辟的史实及相关活动,多维评价新航路开辟的意义”,这与课标相符,也与课题强调的“连通世界的新航路”相符。而难点,一般是超越学生现有认知水平的,故我们认为难点应该放在“整理和分析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上。
3.教学的目标即三维目标,我们可以具体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这样就具有可操作性。(见右图)
二、我们为什么要教、学生为什么要学《连通世界的新航路》这一课?
1.教材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新航路的开辟发生在15、16世纪,承接了上学期西欧中世纪(5—15世纪),它与文艺复兴运动、科学革命、启蒙运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等事件紧密联系,翻开了世界近代史的新篇章。新航路开辟标志着世界开始走向整体。同时,新航路的开辟源于欧洲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是世界工业文明的崛起的基石。所以说,这一课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对于后面内容的学习具有铺垫作用。
2.学生学习这一课的目的:见学习目标。
三、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
1.学情分析:
知识储备:学生上学期学习过“中世纪欧洲”相关内容;通过学习“明清经济”知道“资本主义萌芽”的内涵;知道《马可波罗行纪》及丝绸之路。
学习兴趣:可能对航海情况(人物等)感兴趣,但并不明确新航路开辟的意义,不清楚欧洲人为什么要开辟新航路?难以辩证地、整体地评价新航路开辟。
2.教学设计思路:
对于,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摸清学情,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考虑,对教材进行大胆地处理。这就是所谓的“吃透上面的,摸清下面的,掏出自己的”。本课内容是传统的三段式结构,即原因、过程、影响。虽然条理清晰,但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按照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知规律,我把教材体系作了处理,按照过程→影响→原因→认识(了解→理解→见解)的思路展开,即新航路是什么?→新航路开辟后有哪些变化?(影响)→为什么要开辟新航路?→怎样看待新航路开辟的价值?
3.教学及学习方法:(学生)图文学史、自主学习、整理比较等;(教师)启发引导、史料结合、论从史出等。
四、教学过程具体设计:
1.情境导入、破题解题、理清思路:
上课之前,创设一点情境是很有必要的,针对这一课的主题,情境应该定位于西欧人的风格,所以,我设置了“汹涌的海浪敲打着帆船,还有悬崖峭壁和哥伦布雕像”,突出了课题,在上课前播放奥斯卡金曲《哥伦布传》中的《SAILING》,让学生感受到演唱者嘶哑和忧郁的歌声,仿佛在诉说着哥伦布航海的艰辛。接下来采用破题法,让学生说说通过这个课题,你想要了解哪些内容?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出本课的线索并进行板书。
2.图文结合、自主学习、夯实基础:新航路开辟是什么?
对于,新航路是什么?主要的学法是图文结合,自主学习。教师可以结合新航路开辟的路线图粗略地作出解释,让学生知道“地理大发现”主要就是15、16世纪欧洲人开辟新航路这一事件。然后,要求学生拿出学习辅助资料,结合书本P.35的航线图和阅读课本P.33最后一段至P.34,完成填图填表。先是读图定位,再是表格总结。学生可以合作讨论校对。通过这一过程,落实新航路开辟的基础知识,可以说新航路开辟的史实是课堂的基点。(附:学习辅助资料)
3.尝试表达、整理比较、多维评价:新航路开辟有何影响?
那么,如何过渡到学习的重点,即新航路开辟的意义?教师可以设问“我们今天为什么要学习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后发生了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