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4年湖北省高三语文12月联考作文示例:君子不立危墙之下.docx

2024年湖北省高三语文12月联考作文示例:君子不立危墙之下.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原题回放』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俗话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意在劝告人们远离危险之地。而孟子说,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意思是道在的地方,即使有千军万马,我也要前往。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示例』

危墙见智慧,道义显担当

危墙之下,是退避三舍还是勇往直前?这看似两难的选择,实则蕴含着中华文明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是智慧;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是担当。两者看似矛盾,实则统一于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

?

危墙之下,退避三舍是生存的智慧。孔子说: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鲁莽的牺牲不是勇敢,而是愚蠢。春秋时期,管仲曾三次随公子纠出征,三次都选择在战败时逃跑。世人讥其怯懦,他却说:吾所以不死者,将以有为也。正是这种不死的智慧,让他后来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造福天下。这不是贪生怕死,而是对生命价值的珍视。

?

道义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是精神的升华。文天祥在《正气歌》中写道: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当道义与生命发生冲突时,舍生取义就成为必然选择。南宋末年,文天祥兵败被俘,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他选择以死明志。这不是对生命的轻视,而是对道义的坚守。他用生命诠释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崇高境界。

?

在危墙与道义之间,智者懂得权衡。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正是这种权衡的典范。他既不会为无谓的牺牲而轻掷生命,也不会在道义面前畏缩不前。这种权衡不是圆滑,而是对生命价值的深刻理解。正如苏轼所言: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价值。危墙之下,我们既要懂得保全生命的智慧,也要有坚守道义的勇气。这种智慧与勇气的统一,正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我们更需要这种智慧与勇气,让生命在道义的指引下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

危墙之下见智慧,道义所在显担当。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是否立于危墙之下,而在于我们以怎样的姿态面对危墙。当我们以智慧与勇气为双翼,就能在危墙与道义之间找到生命的真谛,书写出无愧于时代的华章。

『简??评』

首段简引材料,提出观点,并点题。第二、三段分别阐述“危墙”下的智慧与“道义”前的担当。第四、五段阐述在“危墙”与“道义”之间的权衡兼顾。尾段总结,再次点题。

全文共6段,全文中心明确,结构清晰,材料丰富,论证充分,不失为应试作文的示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高考语文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15年深耕,专注全国各地中高考语文资料收集整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