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8年历史(人民版选修1)练习阶段质量评估3.doc

2018年历史(人民版选修1)练习阶段质量评估3.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阶段质量评估(三)

(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根据文献记载,拓跋贵族“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这反映了北魏当时()

A.阶级矛盾尖锐 B.民族矛盾尖锐

C.汉族内部矛盾激化 D.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

解析: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拓跋贵族“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可知主要反映了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矛盾的激化。

答案:B

2.北魏孝文帝针对流弊,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以下选项中,搭配不正确的是()

A.生产力水平落后,租调繁重——推行均田制——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

B.统治阶级内部危机四伏——革除旧俗,全面胡化——巩固了与汉族地主的联系

C.旧都平城人口承载量小,保守势力大——迁都洛阳——为推进改革提供条件

D.官吏贪污成风,私取租调——推行官吏俸禄制——减轻官吏对百姓的掠夺

解析:孝文帝改革前,统治阶级内部危机四伏,他为革除旧俗,推行汉化,加强与汉族地主的联系,而不是推行全面胡化。B项说法错误。

答案:B

3.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中通过汉化推动社会进步,影响最大的是()

A.鲜卑 B.匈奴

C.羯 D.氐

解析:注意限定词“北方少数民族”“影响最大”等都符合的是鲜卑族。

答案:A

4.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了许多“汉化”政策。这些政策能够推行的根本原因是()

A.改革由皇帝主持,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B.汉族生产技术和文化是先进的

C.孝文帝得到汉族地主的支持

D.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解析:“汉化”的实质是先进文明同化少数民族落后文化的过程,从这一视角分析答案为B项。

答案:B

5.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措施是()

A.实行均田制 B.与汉族通婚

C.迁都洛阳 D.采用汉族的政治制度

解析: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分析,均田制属于经济基础范畴,故选A项。

答案:A

6.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均田制的实行②俸禄制的实行③迁都洛阳④孝文帝亲政⑤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⑤①②

C.⑤①③④② D.⑤②①④③

解析:关键要明确具体史实的时间及先后顺序。孝文帝改革在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故排除A、B两项。490年孝文帝亲政,此前在冯太后的主持下,①②项已实行。③项是在孝文帝亲政后发生的。

答案:D

7.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龙门石窟佛像(见右图)造型逐渐呈现汉化的风格。这反映了()

A.佛教的传入 B.疆域的扩大

C.民族融合 D.全国的统一

解析:阅读题干抓住“迁都洛阳后”“汉化”,即时间和题眼即可。

答案:C

8.北魏统一北方后,在黄河流域逐渐采用先进的经济形式发展经济。这种经济形式实质是()

A.奴隶制经济形式 B.封建制经济形式

C.半封建半奴隶制经济 D.半畜牧半农业

解析:在封建社会,黄河流域最先进的经济形式是封建制下的农业生产模式,因此选B项。

答案:B

9.改革有利于社会进步,在当今我国不断深化改革的浪潮中,也要注重借鉴历史经验。从孝文帝改革中得到的正确认识有()

①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改革,不断创新②改革要注意策略,要有坚定的决心

③改革要体现锐意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④自上而下的改革往往一帆风顺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③④

解析:解题关键要注重结合改革措施的推行及改革结果。

答案:A

10.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B.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

C.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D.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解析:任何一场改革要想获得成功,必须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商鞅变法顺应了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潮流,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潮流。

答案: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1题16分,第12题14分,第13题14分,第14题16分,共6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

——《魏书》卷四十

材料二(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

——《魏书》卷二十二

材料三则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之推测后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崔鉴对陆睿的不满反映出当时民族关系存在什么问题?(4分)

(2)材料二中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

文档评论(0)

zxul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