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NUMPAGES
背诵是文言文教学最有效的方法——?赤壁赋?课堂实录
师:老师给同学们讲个笑话,某电视台有位长得很漂亮的女主持人,有一次她主持知识竞赛,她声情并茂地朗读了一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然后问参赛者:“请问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参赛者不假思索地答复:“苏东坡。〞这位漂亮的女主持人顿时愣了,迟疑了一会儿,她一本正经地说:“你只把姓答对了,名答错了,答案应该是苏轼。〞〔生笑〕
同学们笑了,说说你为什么笑?
生1:苏东坡就是苏轼。
师:是吗?如果你在试卷上这样写,吴老师也同样会判你错。〔生愕然〕老师让你们课前预习课文并了解苏轼生平经历,都做了吗?
生:预习了。
师:结合你们所了解的苏轼生平经历,说说吴老师为什么这样判?
生2:东坡是苏轼被贬到黄州以后取得号,这之前他叫苏轼,我想?水调歌头?可能是他被贬黄州之前的作品吧?
师:恭喜你,答对了!〔生笑〕?水调歌头?是苏轼出知密州时的作品,那时苏东坡还没诞生呢。谁知道苏轼因为何事被贬到黄州来的?
生3:“乌台诗案〞。
师:能说具体一点吗?
生3:苏轼的政敌成心整他,就从他的诗集里找了几句“反动〞言论,在宋神宗面前打小报告,苏轼就被抓起来了。宋神宗爱惜苏轼有才,也就没有治他的罪,就把他贬到黄州来了。
师:苦难是人生一笔珍贵的财富,“故天降将大人与斯人也,〞
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师:余秋雨先生说,到了黄州后的苏轼是一个觉悟了的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余秋雨先生的散文?苏东坡突围?结尾写道: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芒,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沉着,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冷淡,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bull;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今天这个晚自习我们一起学习苏轼的?赤壁赋?,先听老师背诵这篇课文。〔教师背诵课文〕
学习文言文离不开背诵,“背〞是一字不错、一字不漏、一字不添地把课文准确地记住,“诵〞那么是把你的理解,用声音表达出来。这节课我们争取把这篇课文给背诵下来,有信心吗?〔生面露难色〕吴老师可是对你们充满信心的哦,给你们点儿压力,课上背不下来的同学,晚自习后留下来背诵。〔学生骚乱〕同学们,静下来,但凡能背下来的同学,每人发一枚吴老师自制的精致的书签。有信心吗?
生:有。〔声音里有些无奈和畏难〕
背诵第一自然段
师:谁来给大家读第一段?
生4:〔读第一段〕
师:刚刚有三个字没读准,谁听出来了?
生5:“属〞同“嘱〞,读“zhǔ〞;“少焉〞的“少〞读“shǎo〞;“冯〞同“凭〞读“piacute;ng〞。
师:大家齐读,努力记住每一句话。
生:〔齐读第一段〕
师:书都合起来,答复老师问题〔生合书〕这一段写了什么?
生6:写两人在赤壁游玩。
师:可以再具体一些吗?这一段文字交待了哪些内容?
生6:交待了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和感受。
师:谁记得时间?
生7: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师:“既望〞是什么时间?
生7:过了十五,可能是十六吧?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师:解释得很好!“望〞是农历十五,“既〞是已经。
人物是谁?
生8:苏子与客。
师:他们在做什么?
生8:泛舟游于赤壁之上。〔生笑〕
师:之上?他们乘的是神州6号?〔生笑〕
生:〔挠头笑〕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师: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看到了什么?
生9:清风吹来,水浪不兴。
师:不准确,谁来纠正?
生10: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师:清风能看到吗?
生10:风虽然看不到,但“水波不兴〞说明风很小。
师:为什么不是没有风呢?没有风,水波也不兴呀?
生10:〔语塞〕
师:风是怎么感受到的?我们除了可以用眼睛观察事物,还可以?
生10:风吹到人的身上,自然能感受到。
师:这叫?
生10:触觉。
师:此等良辰美景,岂能无赏心乐事?苏子与客在做什么?
生11:举酒属客……明月之诗……窈窕之章。
师:有两个动词,谁记得?
生12: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师:快乐了,就要大声地读,大声地唱。这里的“诵〞“歌〞的诗文是?诗经?里的?月出?和?关雎?,?关雎?大家都学过,?陈风?是中国第一首歌唱月亮与爱情的诗歌,“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完整ppt)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件.ppt
- 压力容器制造质量保证手册+程序文件+表格-符合TSG 07-2019特种设备质量保证管理体系.docx
- 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培训.pptx
- 延 安精神及其当代价值——党课讲稿.docx VIP
- 数据结构英文教学课件:chapter3 Linked Lists.ppt
- 2024年重庆市高考化学试卷(含答案).docx
- 国家版图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301-632题).docx
- 春节新年传统习俗PPT模板课件.pptx VIP
- (高清版)B 7000.225-2008 灯具 第2-25部分:特殊要求 医院和康复大楼诊所用灯具.pdf VIP
- 常见消防安全隐患图解(2.0版)_上海闵行消防.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