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凝血酶原是一种糖蛋白,主要由肝脏来制造。PT指人为加入特殊物质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径,使血液凝固。这是目前判断外源性凝血因子缺乏的筛选试验,也是监测口服抗凝药用量的首选指标。
凝血酶原时间(PT):11~13s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0.72—1.15PT报告尚可通过标准血浆稀释法求出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后者参考值为80%~120%.对于口服抗凝药(如华法令)病人监测用药剂量时,应根据所用凝血活酶的国际敏感指数(ISI)计算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是PT测定值的常用表示方法,对判断疾病进展及预后有较大价值患者的凝血酶原相当于健康人的百分之几1[临床意义]2长:PT超过正常对照3s以上或INR超过正常上限为延长。3子Ⅶ缺乏,使外源性凝血途径产生障碍。4子V、X、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缺乏,使公共凝血途径产生障碍,如肝病、阻塞性黄疸、吸收不良综合征及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等。5抗凝物质增多,影响凝血,如凝血因子抗体存在、口服抗凝剂、肝素治疗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6白溶解系统活力增强,使凝血作用相对减弱,如原发性纤溶亢进症、DIC低凝期等。PT缩短:主要见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时,凝血功能增强,如DIC高凝期、心肌梗死、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症、深静脉血栓形成、肾病综合征等。于口服抗凝药用量的监护:临床上,INR为2--4时是口服抗凝药治疗的合适范围;如果INR4.5,提示应减少或停止用药。乙肝“两对半”的临床意义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学标记一共3对,即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或HBeAb)、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乙肝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在感染乙肝病毒2个月~6个月、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前2周~8周时,可在血清中测到阳性结果。它的出现表明是急性乙肝、慢性乙肝患者或病原携带者,急性乙肝患者大部分可在病程早期转阴,慢性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表面抗原可持续阳性。乙肝表面抗体:是对乙肝病毒免疫和保护性抗体。阳性表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但已经排除病毒,或者接种过乙肝疫苗,产生了保护性抗体。e抗原:急性或慢性乙肝患者体内可查出e抗原,阳性说明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活跃,传染性强。核心抗体:它的滴度高,表明乙肝病毒正在复制,有传染性,可持续存在数年至数十年。低滴度的核心抗体表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e抗体:它的阳性表明患者的传染性降低,病毒复制降低或缓解。也有个别人e抗体阳性,病情迁延不愈,多为感染了变异的乙肝病毒所致。乙肝“大三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和乙肝核心抗体(HB-cAb)三项指标呈阳性。?????
”表示乙肝病毒复制活跃,有传染性。但“大三阳”是一种通俗的叫法,只表示病人体内有乙肝病毒(HBV),但不能准确反映病毒的量和病毒复制(繁殖)情况。能反映此情况的是HBVDNA(也就是乙肝病毒的基因)定量试验。“e抗体”的出现,标志着病毒的复制已经由活跃转为静止,血中的带病毒量明显减少,传染性也相对降低。所谓“小三阳”,指的是“表面抗原”、“核心抗体”和“e抗体”同时出现。血气分析临床意义如下:
判断血清中升高的AKP来自于肝脏还是骨骼,患有骨骼疾病时γ-GT正常。
急性肝炎病人的γ-GT恢复较ALT为迟;如它持续升高,提示为慢性肝病。
若慢性肝炎病人的γ-GT长期升高,提示肝细胞有坏死。
有阻塞性黄疸时,γ-GT常明显增高,尤以恶性梗阻性明显。胆红素代谢的检测指标胆红素是红细胞代谢产物,来自破坏红细胞的胆红素也称为游离胆红素,在血液中,游离胆红素和白蛋白结合被送至肝脏处理。结合胆红素,和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胆红素。因为使胆红素具有了水溶性,就可以将胆红素排出体外。即直接胆红素:0–6.8微摩尔/升总胆红素:0-20.5微摩尔/升临床意义用于判断肝细胞损害程度和判断预后。测定血清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可帮助判断黄疸的类型。肝细胞性黄疸者,结合胆红素在总胆红素所占比例低于阻塞性黄疸病人,在鉴别诊断时有一定参考价值。一般来讲,SB/TB为40%-60%,常提示肝细胞性黄疸;SB/TB大于70%,常提示阻塞性黄疸。诊断非结合胆红素升高的疾病。如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恶性贫血和铅中毒等。此类黄疸病人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增高,结合胆红素浓度基本正常,SB/TB比值小于20%。而在肝细胞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者,直接胆红素所占比例常40%-60%以上.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小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说知识树.ppt
- 常见营养相关慢性疾病的营养.ppt
- 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置.ppt
- 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汉字教学.ppt
- 国际减灾日主题班会.ppt
- 大米产品知识培训.ppt
- 婚检肝脏疾病与妊娠.ppt
- 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ppt
- 家畜繁殖学课件第五章受精、妊娠与分娩.ppt
- 一线主管实战技能训练.ppt
- 中国多次直拉单晶炉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pdf
- 中国多功能阀门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pdf
- 中国多工位直接成衣打印机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pdf
-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详细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安排.docx
- 宁夏吴忠市同心县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 中国多点平均温度计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pdf
- 2024年重庆市高考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 2024年天津市高考政治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 2024年天津市高考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 中国多弹簧泥浆密封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