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上海市延安中学2024学年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年级语文试卷
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按要求填空。
(1)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吾师道也,______?(韩愈《师说》)
(3)《荀子·劝学》中用“______,______”两个类比进行论证,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自省才能达到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的境地。
(4)清代学者钱大昕的书房取名“十驾斋”,这个斋名既有自谦的意味,也有自勉的意思,它取自《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
(5)人们常引用《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来感慨人生短促,而自然永恒。
(6)《赤壁赋》中通过侧面描写表现箫声悲凉幽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
(1)选出下列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
A.?老朋友捎来了家乡土产,我推辞不了,便只好笑纳了
B.?说真的,这种陈词滥调的报告恐怕是没有人愿意恭听的。
C.?我因临时有急事要办,不能光临贵校座谈会,深表歉意。
D.?尽管只是绵薄之力,但他费了很大劲,我们应该感谢。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在传统中国,妇女并非完全是足不出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也是经常要在外忙碌生计的???
②即使是士绅官宦家的妇女,也多有关心社会公益事业者
③农村妇女不像士绅官宦家的妇女
④如采茶和协助农事
A.?②①④③ B.?③①④②
C.?①④③② D.?②④③①
二、阅读(4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文学作品的物性存在是词语。然而,词语却是观念的符号。我们可不可以说词语也是一种声音的存在呢?自然,词语总可以被朗诵,若朗诵得合拍中节,抑扬顿挫,富于韵律,那会很好听。若非常好听,会差不多成为音乐,但那是歌唱了,不属于文学,文学作品不是如此接受的。文学总是一组观念的符号,而不是一组悦耳的声音。
②绝大多数人都有过真实的文学经验,在这种独特的语言经验中,我们确实就在一个感性的世界里。这一点毋庸置疑。问题在于我们当如何解释这种语言经验。解释的困难来自我们通常具有的对语言之本性的误解。我们会以为语言的词和句总是表达着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人类用语言的词语来指称外部对象或由外部对象引起的观念,这种指称本身,作为符号,总是超感性的。这个想法表明,我们实际总是采取了逻辑理性的立场来思考语言的本质。初民形成语言,并非仅仅为了用词语赋予外部对象以一个符号。语言在其起源上讲,乃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性交往。交往的内容并不是关于外部事物所形成的共同的概念,而是交往者共同进入其中的那个“生存场”。生存就是与外物打交道。外物并非首先作为我们的认识对象而进入语言,而是作为与我们的存在休戚相关的东西而进入语言。在词语中凝聚了我们对存在的领会。“树”“河流”“田野”“羚羊”“风”“雷”等词语,所表示的并不是关于自然物之概念,而是这些自然物与我们的生存的一种关联,表示着它们在我们的生存中的意义。它们是一种感性的存在与力量,我们人类对这些自然物有一种真切的生存感受,在这种感受中凝聚着我们的情感、愿望、体验。海德格尔从中指认了人类所用词语之“原始的命名力量”。词语之意义是在人的“生存场”中形成起来的,就像今天的孩童在彼此交往中仍然会做的那样,他们总会创设一些成年人不明其义的词语来表达存在于他们共同的生存场中的那些对于事物的神秘体验。然而,成人世界已在相当的程度上“形而上学化”了,语词在成人的用法中已与确定的概念体系建立了稳固的对应关系。因此,孩童在长大之后便顺从成人世界的原则而“准确地”使用词语,把他们在孩提时代的语言创造遗忘了。???
③作为“物性存在”的词语,即是能显示其原始的命名力量的词语,它们在语言日常的和逻辑的用法当中必定被掩蔽,而只在语言的艺术用法中才得以保存和展示。所谓“文学”,就是语言的艺术用法。唯在文学中,词语才真正地作为词语而得到保存,并显示其感性的力量。按照海德格尔的说法,文学家的写作并未“消耗词语”,而是“保持词语”。这是见地深刻的。我们日常使用词语是为了传达信息或观念,一旦达成此任务,词语就消失了,它们只是充当了传达载体的角色。意既已达,言即被弃。然而,文学阅读却始终让读者停留在词语本身之中。在文学经验中,我们不可能对词语采取过河拆桥的态度。我们不能想象当我们读杜甫的一首诗时,会在得其意之后便把词语本身遗忘了。事实上,只要我们确实在欣赏着这.首诗,那么我们就始终驻留在它的词语之中,我们感受着它的每一个词语的感性魅力。
④在文学创作中,我们运用语言的目的,原就不是为了传达观点和见解,而是为了让某种生存场、某种生存体验成为在读者的想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重庆市2024—2025学年高考模拟调研语文试题(二)含答案.docx
- 2024-2025学年重庆市巴蜀中学教育集团高二(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docx
- 2025届高考作文押题预测:于平凡处,寻生命珍宝.docx
- 2025年1月新高考全国Ⅰ卷各地语文模考好题训练之古代诗歌鉴赏.docx
- 2025年高二语文学案第一课:《屈原列传》.docx
- 2025年高考作文备考训练:以窗观世界,以镜照心灵.docx
- 2025年高考作文备考训练之少数与多数:智慧火花的碰撞与融合(范文3篇).docx
- 2025年高考作文备考之5位人物素材.docx
- 2025年高一语文学案第一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docx
- 2025年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重要考点整理.docx
- 我们奇妙的世界导学案.doc
- 组织学与胚胎学知到智慧树期末考试答案题库2024年秋哈尔滨医科大学.docx
-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导学案.doc
- 组织学与胚胎学知到智慧树期末考试答案题库2024年秋海南医学院.docx
- 组织学与胚胎学知到智慧树期末考试答案题库2024年秋济宁医学院.docx
- 组织学与胚胎学知到智慧树期末考试答案题库2024年秋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docx
- 组织行为学知到智慧树期末考试答案题库2024年秋武汉学院.docx
- 组织学与胚胎学知到智慧树期末考试答案题库2024年秋宁波大学.docx
- 组织学与胚胎学知到智慧树期末考试答案题库2024年秋齐鲁医药学院.docx
- 组织学与胚胎学知到智慧树期末考试答案题库2024年秋山东第一医科大学.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