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地方性法规合宪性审查基准的立场、原则与适用流程探究综述7300字】.docx

【地方性法规合宪性审查基准的立场、原则与适用流程探究综述7300字】.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I

PAGEI

地方性法规合宪性审查基准的立场、原则与适用流程分析综述

目录

TOC\o1-2\h\u32272地方性法规合宪性审查基准的立场、原则与适用流程分析综述 1

19973(一)地方性法规合宪性审查基准立场 1

293631.以合宪性推定为主 1

224532.以违宪性推定为辅 2

15742(二)地方性法规合宪性审查基准原则 3

255731.分类原则 3

263332.比例原则 5

171793.事物本质原则 6

265924.民主集中原则 7

21060(三)地方性法规合宪性审查基准适用流程 8

(一)地方性法规合宪性审查基准立场

地方性法规合宪性审查基准立场,是指作为审查主体的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在对地方性法规进行合宪性审查时所持有的主观倾向。在抽象理论层面上,合宪性审查基准立场是合宪性审查基准的基础;在具体实践层面上,合宪性审查基准立场是运用合宪性审查基准的起点。基于国情、法理以及国外经验,在笔者看来,适合中国的地方性法规合宪性审查基准应当是以合宪性推定为主,以违宪性推定为辅。此外,“以合宪性推定为主、以违宪性推定为辅”的立场也符合下文提到地方性法规合宪性审查基准原则中的分类原则。

1.以合宪性推定为主

合宪性推定源于美国的司法审查制度韩大元:《论宪法解释程序中的合宪性推定原则》,载《政法论坛》2003年第2期,第4-8页。,体现了塞耶谦抑主义JamesB.Thayer,“OriginandScopeoftheAmericanDoctrineofConstitutionalLaw,”HARVARDLAW

韩大元:《论宪法解释程序中的合宪性推定原则》,载《政法论坛》2003年第2期,第4-8页。

JamesB.Thayer,“OriginandScopeoftheAmericanDoctrineofConstitutionalLaw,”HARVARDLAWREVIEW,vol.7,no.3,October1893,pp,129-156.

[美]迈克尔·J.佩里:《慎言违宪》,郑磊石肖雪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132页。

一方面,毋须讳言,“人大工作无论是立法工作还是监督工作都不是单纯的业务工作,而是政治性极强的工作。”吴邦国:《吴邦国论人大工作(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80-281页。

吴邦国:《吴邦国论人大工作(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80-281页。

另一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第二款、第三条第二款以及第九十六条的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同样行使国家权力,且该国家权力同样来源于人民并天然包含创制规则的部分。值得注意的是,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地方性法规“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是基于权力效力角度进行的安排,而非同国务院“根据宪法、法律”制定行政法规一样的从权力来源角度进行的安排,即“人大没有上下,但法律却有等级。”李克杰:《“人大主导立法”原则下的立法体制机制重塑》,载《北方法学》2017年第1期,第

李克杰:《“人大主导立法”原则下的立法体制机制重塑》,载《北方法学》2017年第1期,第114-125页。

2.以违宪性推定为辅

违宪性推定与合宪性推定相反,其强调的是对于存在宪法争议的法律,不应作出正面评价。换言之,在对某一地方性法规进行合宪性审查时,宪法和法律委员会作为审查主体有理由相信该地方性法规已经违反宪法,则应宣告该地方性法规违宪。具体原因如下:

首先,不同于国际典型违宪审查模式所立足的“三权分立”的宪法理念,我国的政治体制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居于最高地位领导立法、司法、行政与监察部门分工合作。其中,作为审查主体的宪法与法律委员是最高权力机关的一部分。因此,虽然宪法允许不同的解释,并且作为立法者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也有权对作出合宪性判断,但是根据“民主集中制”原则和我国的政治体制,所有国家机关都应当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地方性法规的创制不应当无条件地尊重地方人大的宪法判断,“最终的判断权应当属于最高立法机关”。邢斌文:《论立法过程中法律草案合宪性的判断标准》,载《政治与法律》2018年第11期,第61-72页。

邢斌文:《论立法过程中法律草案合宪性的判断标准》,载《政治与法律》2018年第11期,第61-72页。

其次,相较于中央层面的立法,地方性法规由于法律资源和专业人士的相对缺少无论是在文本还是内容上都更容易出现合宪性争议。并且,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省份众多,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021271230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关注原创力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