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流行性感冒-两种重要的流感;病原学
流行概况
流行过程
临床特征
预防措施;属甲型流感病毒
A型人、猪、马和禽致病
核糖核蛋白抗原B型
C型仅对人致病
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敏感
常用消毒剂容易将其灭活
对热比较敏感
病毒在粪便中可存活1周,在水中可存活1个月,在pH4.1的条件下也具有存活能力;全球概况
1997年5月,香港3个农场发生家禽H5N1流感,该月在当地从3岁男孩体内分离到H5N1病毒。18人感染,6人死亡。首次证实危及人的生命。
2003年2月,H5N1病毒开始在部分东南亚国家禽类中广泛循环,数月内迅速波及8个国家。
截至2016年8月19日,全球共报道854例确诊人禽流感病例,死亡450例。波及16个国家。
;中国概况
2006年8月8日卫生部公布,追溯诊断2003年11月底的一个不明原因发热、肺炎病例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确诊病例
截至2016年8月12日,中国确诊H5N1病例达53例,其中死亡31例。
2013年3月31日,中国报告世界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
截止2016年6月30日,全国累计报告H7N9禽流感770例,死亡315例。
人感染H5N5禽流感确诊病例也有报告。;;传染源:
主要为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家禽。但不排除其他禽类或哺乳动物。
传播途径:
经呼吸道飞沫与空气传播
经消化道感染
经损伤的皮肤和眼结膜
易感人群:
任何年龄段均有易感性。发病人群中以12岁以下少年儿童居多,病情较重。
高危人群:密切接触病死禽类或感染、疑似感染禽流感的人员。;流行病学史
发病前1周内曾到过或生活居住在禽流感暴发的疫点
与被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等有密切接触
在禽流感病毒实验室工作人员
禽流感的潜伏期
H5N1亚型感染病例潜伏期一般为1~3天
通常7天,最长时间可达21天;临床表现
急性起病,早期表现类似普通型流感
主要为发热,热程1~7天
不同亚型感染人类后可引起不同的临床症状
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象
病毒抗原及基因检测
病毒分离
血清学检查;加强禽类疾病的监测
加强对密切接触禽类人员的监测
病??
阻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者
疫苗接种
加强检测标本和实验室禽流感病毒毒株的管理;流行概况
流行过程
预防措施;全球流行情况:
2009年4月11-23日,墨西哥、美国相继出现H1N1流感病例,数日内扩散到11个国家。WHO于4月27日至6月11日,宣布警戒级别从3级上升到6级,是41年来WHO首次分布最高级别传染病,蔓延到74个国家,报告病例数达28744例。
2010年8月10日,取消6级警戒级别。波及214个国家,确诊死亡病例18449例。
中国流行情况:
2009年5月11日,中国内地确诊首例。此后陆续发现,9-10月快速上升,11-12月达到高峰。截止2010年8月10日,累计确诊病例128033例,死亡805例。;传染源:
病人、无症状感染者;尚无动物传染给人类的证据。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
其他:口腔、鼻腔、眼睛等直接或间接传播。病人分泌物、体液等污染物品也可传播。
气溶胶传播有待考证。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
高危人群:慢性病病人、孕妇、肥胖者、婴幼儿、老人等。;疾病监测:病毒监测、哨点监测、症状监测、实验室监测、主动监测和疫苗上市后监测等。
药物干预:
主要药物: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
疫苗接种:我国保护率达80.9%。
增加社会距离:隔离、关闭学校、取消集会、限制旅行等。
国境检疫:体温监测、医学巡查、健康申报等措施。
信息沟通和公众健康教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原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表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表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表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要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措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