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二单元5
【基础测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3分)
语言天然具有①()、见异思迁的德性。一首曲子有可能百听不厌,但有着“又日新、日日新”功能的词汇,则根本不存在。举个例子,人们对明末张岱的“舟中人二三粒”②(),但如果张宗子见好不收,以为觅到了独门秘法,遂在文章中大写什么“院中人一粒”“山顶人数枚”“林间人几朵”,人们难免胃口大坏。这就是词汇的宿命,越是新鲜奇崛、越有可能让人眼睛一亮的词汇,(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往往只是在那个特定的时空点上才是百金莫换的。语言不是时装,见别人穿上去漂亮得体,就误以为自己只要依样画葫芦也能收到相同之效,实在是外行之见。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大师们拈出的“陌生化原则”,虽不足以解释文学杰作的产生机制,(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犹记得沈从文先生1934年1月在致妻子张兆和的信中提到一张有趣的帖子:“立招字人钟汉福,家住白洋河文昌阁大松树下,今因走失贤媳一枚,年十三岁,名曰金罩,短脸大口,一齿凸出,去向不明。若有人寻找回来者,赏光洋二元,大树为证,决不食言,谨白。”沈先生随即感慨道:“这人若多读些书,一定是个大作家。”想来正应此理。
其实,自铸伟词与祖国语言是否丰富并无必然关系。即使所欲表达的喜怒哀乐,(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家仍有义务求新求变。何况,想到古人已经为我们创造了那么可爱有力的词汇,作为今人就更不该躺在先人的功劳簿上③()。只有在我们的时代同样创迹出大量美妙新词,造福后代,我们才更能无愧于曾经铸词遗赠吾辈的先人。
1.请在文中括号中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答案】①喜新厌旧②啧啧叫好③坐吃山空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答案】(1)越不能滥用(2)但至少可检验一个作家是否够格(3)现有词汇已足够对付
3.沈从文先生提到的“寻人文帖”在用语上有何妙处?请结合选文,选择一处简要分析。(4分)
【答案】①句式的选择上,句式整齐,朗朗上口,易于记忆,给人印象深刻。②词语的选用上,如“一枚”“凸出”等,用词形象有趣。③内容与文体的特点符合,如住地、人物的特征非常准确而又凝练,非常符合寻人启事的特点。④语言风格上,幽默洗练。(答出1点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7分)
①在论证的一部分中使用某一词语的一种意义,②在另一部分中使用这一词语的另一种意义,③会得出根据不足的结论,④但因为这些词语细听起来都是一样的,⑤论证人的言论便貌似有根有据了。⑥关键词语的语义不一致,⑦应该存在于论证不同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本来便被切断了,⑧而要使前提支持结论,⑨这种联系是不可或缺。这样的混乱,使前提不可接受,结论无法成立。
比如,“鲁迅的作品不是一天能读完的,《孔乙己》是鲁迅的作品,所以,《孔乙己》不是一天能读完的。”第一处的“作品”是鲁迅“所有”作品的总称,而第二处的“作品”是“各个”作品的通称。这个关键词的词义不统一,结论“《孔乙己》不是一天能读完的”也就无法成立。
4.文中第1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而且不能改变原意。(3分)
【答案】④修改为:但因为这些词语乍听起来都是一样的(或:但因为这些词语初听起来都是一样的)
⑦修改为:本来应该存在于论证不同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便被切断了
⑨修改为:这种联系是不可或缺的(或:这种联系不可或缺)
5.请借鉴文中第2段的分析方法,对下面的言论进行分析。(4分)
学校里的辅导员建议我上逻辑课。他说,逻辑教人如何论辩。但我觉得现实生活中人们已经论辩得太多了,所以不想学它。其实,我认为压根就不该开逻辑课,它教人逞口舌之利,只会给社会增加紧张气氛。
【答案】示例:第一处的“论辩”指的是正确使用证据和推理来支持观点的过程,而第二处的“论辩”指的是逞口舌之利的争吵。这个关键词的词义不统一,结论“逻辑课只会给社会增加紧张气氛”也就无法成立。(意思对即可)
6.鲁迅说过,“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下面这幅漫画虽然没有画人的眼睛,但其实又存在着极其传神的“眼睛”,你觉得画中的“眼睛”是什么?请结合画面说明理由,不超过60个字。(5分)
【答案】这幅漫画的“眼睛”是人物的背影。人物立在江边,望向远方,背影显得孤单落寞,传神地表现出送别的感伤之情。(言之成理即可)
【阅读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16分)
明天
鲁迅
“没有声音,——小东西怎了?”
红鼻子老拱手里擎了一碗黄酒,说着,向间壁努一努嘴。蓝皮阿五便放下酒碗,在他脊梁上用死劲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