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吉林省松原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吉林省松原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1

吉林省松原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3年9月,国家文物局通报了吉林延边和龙大洞遗址重大考古发现,考古发掘出土石制品及动物化石近两万件,距今约5—1.5万年,其中的石制品主要为石片、石叶、石核等类型,多采用火山爆发后形成的黑曜岩制成。和龙大洞遗址()

A.展示新石器时代技术转变的重要过程B.反映出早期国家统治秩序的不断强化

C.折射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鲜明特征D.为东北亚古人类文化研究提供了佐证

2.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崛起,出现以下几种“士”的类型。这反映出()

类型

特点

纵横捭阖之策士

以三寸不烂之舌游说人主,议论古今,陈说厉害,上为国家排忧解难,下为自己博取富贵

著书立说之学士

围绕着各种尖锐复杂的社会问题,众多的学识渊博之士,展开了激烈的论辩,他们聚徒讲学,著书立说

使气任性之侠士

讲义气,重诺言,济人危难,不惜舍身

鸡鸣狗盗之食客

投身寄食于达官贵人门下,以求免于饥寒之苦,甚至不乏施展身手的机会

A.百家争鸣促进士人著书立说B.尊贤养士强化了各国诸侯权威

C.士阶层积极奋进的时代风貌D.学术繁荣推动了思想观念交融

3.秦律规定:若有人在大道上杀人,距离百步以内的路人不加以救援的,应罚缴铠甲两套;若能抓获逃亡盗贼,抓捕者可得其所携钱财。由此可见,秦朝()

A.传承了尚武的社会风气B.强调社会责任以维护安定

C.确立了严苛的法律体系D.注重法治建设以教化民众

4.下表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部分士族的状况。据此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族()

士族

代表人物

主要成就

颖川庾氏

庾峻、庚地、庾阐

儒学造诣很深;庾阐为山水诗之先驱

颖川钟氏

钟繇、钟会

文学和书法上的造诣在历史上留下浓重一笔

河东裴氏

裴驷、裴子野

善礼乐制,讲求经世致用,文章为后世所推崇

琅琊王氏

王敦、王导、王羲之

工于书法,政治地位和文学修养甚高

A.成为传承文化的重要力量B.推动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C.促使儒学成官方正统思想D.严重削弱了皇帝的权威

5.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有其自身的运作程序,假设唐太宗李世民要会见吐蕃使者,商量和亲事宜,此事的运作程序为()

A.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吏部B.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礼部

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D.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吏部

6.元朝在国内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设立驿站,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并运输官府物资;相隔一定距离分设急递铺,负责传递公文。这些措施()

A.结束了藩镇割据的局面B.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C.减轻了各族人民的负担D.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7.宋代城市火灾增多,故制定了严密的防火措施,如在厢军中选精干军士,建立专职消防机构:军巡铺。汴京城中,“每坊巷三百步许,有军巡铺房一所,铺兵五人”。军士主要任务是“夜间巡警”。军巡铺还在“高处砖砌望火楼,楼上有人瞭望”。据材料可推知宋代()

A.都城管理水平远超前代B.废除重农抑商传统政策

C.城市商品经济比较繁荣D.军队作战能力有所提升

8.明代进士蒋以化记载:“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数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据此可知苏州()

A.农副产品商品化程度高B.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初现

C.商帮形成并且影响力大D.人民生活痛苦流离失所

9.著名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清末现代化中的激进与保守》一书中指出:“鸦片战争后,‘奸臣误国’成为士绅官僚们对战败的基本解释。他们认为中国人完全没必要从那些本来就应该败在中国人手下的‘洋夷’们那里学习任何东西。”这段材料反映了()

A.第一次鸦片战争并未惊醒有识之士B.传统的华夷观并未根本改变

C.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并未向西方学习D.士绅官僚集团并不承认战败

10.辛亥革命后,妇女解放和男女平权的呼声与改革高涨一时,但大多数女子很快又回到传统的老路上,依附别人充当婢、妾,受其压迫。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A.封建伦理对女子的束缚B.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

C.新的经济基础尚未确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yez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