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浙江省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加练半小时阅读突破第五章专题二Ⅰ群诗通练一忧国忧民.docxVIP

浙江省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加练半小时阅读突破第五章专题二Ⅰ群诗通练一忧国忧民.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群诗通练一忧国忧民

主题解说忧国忧民诗是心系苍生的有志之士面对人民疾苦有感而发的一类诗歌。该诗歌常见的主题有战乱离散的苦痛,怜悯人民的疾苦,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者腐朽,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表达对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常用的手法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用典等。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里中女

[唐]于濆

吾闻池中鱼,不识海水深;

吾闻桑下女,不识华堂阴。

贫窗苦机杼,富家鸣杵砧。

天与双明眸,只教识蒿簪。

徒惜越娃①貌,亦蕴韩娥②音。

珠玉不到眼,遂无奢侈心。

岂知赵飞燕,满髻钗黄金。

田家三咏(其三)

[宋]叶绍翁

抱儿更送田头饭,画鬓浓调灶额烟。

争信春风红袖女,绿杨庭院正秋千。

注①越娃: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美女西施。②韩娥:战国时韩国一个容貌漂亮、擅长歌颂的女子。

1.这两首诗在诗歌内容上都以________作为描写对象,在诗歌体裁上第一首诗是________,其次首诗是________。

2.以上两首诗在艺术表现上既有相通之处,也有自身特点。请结合诗句,赏析两首诗艺术表现上的异同。

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将半,南望书所见

[清]黎简

乍冷初冬密云黑,忽惊万丈曙霞红。

远知何处中宵火,低拜前头北海风[注]。

五岭三年千里内,多时十室九家空。

已怜泪眼啼饥尽,更使无归作转蓬。

注《后汉书·儒林传》:“时县连年火灾,(刘昆)向火扣头,多能降雨止风。”北海风,北面来的海风,因时在冬天,故成北风。

3.本诗________一语示意出五岭一带百姓境况的凄惨,一个________字显示了诗人的立场,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

4.赏析本诗运用的艺术手法。

答: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暑旱苦热

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5.从本诗的尾联可以感受到诗人________的宏愿与胸襟。

6.这首诗虚实结合的手法特色显明,试作赏析。

答: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屯田词①

[唐]戴叔伦

春来耕田遍沙碛,老稚欣欣种禾麦。

麦苗渐长天苦晴,土干确确②锄不得。

新禾未熟飞蝗至,青苗食尽余枯茎。

捕蝗归来守空屋,囊无寸帛瓶无粟。

十月移屯来向城,官教去伐南山木。

驱牛驾车入山去,霜重草枯牛冻死。

艰辛历尽谁得知,望断天南泪如雨。

注①屯田:自汉代以后政府利用军人、农夫或商人垦种荒地,征取收成作为军饷,称为“屯田”。屯田分为军屯、民屯和商屯。这里指民屯。隋以后,“屯田”又称为“营田”。②确确:土块坚硬的样子。

7.本诗依次叙写了屯田农夫种麦、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反映了中唐时期人民的凄惨命运。

8.这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精析

1.农妇(田家女)古体诗(五言古诗)绝句(七言绝句)

2.(1)相同之处:①对比。于诗“岂知赵飞燕,满髻钗黄金”,照应“华堂”“富家”,与桑下女形成对比,反映了诗人对封建统治者的不满。叶诗“画鬓浓调灶额烟”,诗人捕获农妇在灶间用灶灰画鬓的情景;又与下文“红袖女”的形象形成对比,饱含着诗人对劳动妇女的深切怜悯。②借助艺术形象表达诗人情感。这两首诗意在揭露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然而这个意思,不是直言的,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通过各种艺术手法和形象语言来表达,富于情韵。

(2)不同之处:于诗开头四句运用反复、比兴。诗中“吾闻”“不识”,重叠两次,音节美丽,自然地表露出诗人的怜悯之心。于诗以“池鱼”比“桑女”、“海水”比“华堂”,表明贫苦的桑下女不理解富贵人家的生活,自然而贴切。叶诗虚实结合,前两句实写妇女辛苦的事,用灶灰画鬓的细微环节描写,勾画出勤俭爱美的农村妇女形象;后两句想象高门闺秀游乐场景,虚实比照,形成忙与闲、清贫与富贵的显明对比,艺术上有很强的感染力。

3.十室九家空(十室九空)怜

4.①比方,将漂泊流离的百姓比作蓬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百姓流离失所的悲苦。②用典,表现诗人祈愿降雨止风,不使火势扩散的着急心态。③对比,将密云黑和曙霞红进行对比,突出了火灾的气概猛烈。(若答“夸张手法突出火灾的气概猛烈”也可。)④叠用数量词,深刻有力地突出了民生凋敝的凄惨境地。⑤虚实结合,诗人由眼前的火灾想到更多的灾民,表现出诗人的悲悯情怀。

5.与天下同忧乐(与天下人共苦难)

6.“人固已惧江海竭”是“苦热”心情的实写,“天岂不惜河汉干”想象上天也应忧虑河汉因热而竭,是虚写。“昆仑”两句则联想到常年积雪的昆仑山与留有寒气的蓬莱仙岛两处凉爽世界,是虚写,与前文的实写苦热结合。虚实结合渲染出暑旱之烈以及对凉爽的迫切希望。

7.捕蝗伐木

8.①诗人以第三者的口吻叙事,表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9****318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