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
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指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寄寓了作者思想情感的艺术形象。它既是鉴赏诗歌的基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诗歌的形象分为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三类。高考对形象的考查重点为分析形象的特点、品味形象的深刻内涵、体会作者在具体形象中寄寓的思想情感,以此为基础,进而概括形象的象征意义或社会意义。;考点一: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1.明确概念,理解考点。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为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二是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要重点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了解常考题型,强化审题意识。
常见的设问方式有:(1)诗歌中的人物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2)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3)诗歌中的某某是一个怎样的人?;3.调动已知,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1)明身份,析形象。身份指的是人的出身和社会地位,具体来说,包括一个人的职业、年龄等。同一种身份的人,他们的性格往往具有相似处,所以先判断诗歌中人物形象的身份,再据此推断人物的性格,往往能事半功倍。比如,将军的形象一般是英勇善战、英姿飒爽的;少女的形象要么是活泼可爱的,要么是含蓄害羞的;隐士的形象一般是淡泊名利、超凡脱俗的。
;(2)看描写,辨形象。诗歌中为了塑造人物形象,会对这个形象进行描写,找到这些描写相关的信息,往往能够判断出形象的特点。这些描写包括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等。如张籍的《秋思》,从“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一细节描写能看出,这是一个牵挂亲人的形象。
(3)读环境,明形象。从一个人居住的生活环境往往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比如,从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能看出他的高洁。;(4)知人世,品形象。通过分析诗人的经历和所处的时代往往有助于得出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盛唐诗人所塑造的形象多是豪迈乐观的,表达的是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南宋初期的诗人多借诗歌中的形象表达爱国情怀,抒发壮志难酬的感慨。早年的杜甫身处盛世,衣食无忧,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多是豪迈的;晚年的杜甫遭遇国仇家恨,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的情感多是忧国忧民、感时伤世的。所以要特别关注诗歌创作的年代和作者的经历,借此分析诗歌中的形象。
(5)找典故,悟形象。用典是古代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可以通过分析典故明确诗歌中的形象。比如杜甫的《蜀相》引用诸葛亮的故事,从中可以看到一个功业未成、壮志难酬的形象。;
4.掌握答题思路,厘清答案层次。
(1)先用二字词语或四字词语概括出人物形象或者性格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2)概括时采用“特征+身份”的格式,比如:为国杀敌的边关将士形象,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形象特点。
(3)既要答出手法,也要答出人物的形象特点。一般思路为: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特点。
;
考点二: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
1.明确概念,理解考点。
意象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些事物往往带有作者的主观情感。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意境就是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它包括“意”与“境”两个因素,“意”是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
2.了解常考题型。
常规问法:这首诗/词/曲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设问变体:①这首诗/词/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诗/词/曲进行赏析。
;
3.调动已知,准确把握景物形象。
(1)找景物,看修饰。首先要找到文中相关的景物,然后思考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来描写这些景物,比如,杜甫的《登高》用“急”来形容“风”,用“高”来形容“天”,用“哀”来形容“猿啸”,通过“急”“高”“哀”写出了秋天的高远、孤寂和悲凉。
;
(2)看时空,定基调。要注意作者所写景色的时间、地点。春天的景色多富有生机,夏天的景色多繁茂明丽,秋天的景色多清冷萧瑟,冬天的景色多冰寒孤寂。山间的景色是宁静的,城市里的景色是热闹的,田间的景色是祥和的,乡村的景色是闲适的。
(3)知作者,定氛围。看意象和意境还要知人论世,作者人生得意时,山含情,水含笑;作者人生失意时,春花秋月也带上了悲伤的色彩。;4.掌握答题思路,规范答题。
(1)描绘图景画面。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形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作品,二要结合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进行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氛围特征。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比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选用词语要能准确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情感和氛围的作用。包括“是什么”和“为什么”两部分,也就是说,不仅要答出“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还要具体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