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目录
1任务来源及标准制定背景
1.1任务来源
根据2019年《北京华夏草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团体标准审议意见表》
通知,批准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申请的《割手密糖分含量测定-近红外法》团
队标准制定工作立项。本标准由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相关研究人员开展《割手
密糖分含量测定-近红外法》制定的研究。标准性质为推荐性标准。
1.2标准制定背景
在人类利用可再生能源过程中,生物质能源一直以来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
要能源之一。生物质能源以其清洁、安全、可再生等优点,同时也是唯一一种可
转化为固态、液态、气态燃料的能源资源,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新能源。边际土地
种植的能源植物是生物质能源的一个重要分支,类型主要包括茎杆富含可溶性糖
的甜高粱和甘蔗、富含木质纤维素的能源高粱、柳枝稷、芒草等,其生物质能源
形式主要是生产生物液体燃料,如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近年来,随着我国经
济的高速发展,能源供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逐渐增加。
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等液态生物燃料以其具有较好的可持续性得到世界各国的
青睐。当前,从世界范围来看,燃料乙醇的生产原料中甘蔗、甜菜等糖质原料占
60%。
割手密为禾本科甘蔗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分蘖迅
速等优良特性,同时也是甘蔗属中种类最丰富而且含有较高蔗糖分的野生种。割
手密植株高大,生物产量高,具备较高的干物质积累能力和光合效率,较高的生
物质转化能力。同时,割手密具备可再生、管理粗放、经济成本投入低等优势,
因而它是一种理想能源草本植物。当前国内外对割手密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其
优良抗性基因改良甘蔗的特性方面,对其作为能源植物的研究报道正逐渐开展。
目前割手密糖分测量方法主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或传统化学分析方法,这
些方法过程繁琐、价格昂贵、耗时长,并会产生一定的环境污染。现代近红外光
谱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为割手密糖分分析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近红外光谱分析
1
因具有测定速度快、样品不需要预处理、无污染、非破坏性、多组分同时分析等
优点而日益受到许多领域研究人员的重视。90年代开始傅立叶变换技术在近红
外光谱仪上的应用,产生了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
具有以下优点:使用内部HaNe激光器对波长自动校准(波长准确度0.01nm)、
扫描速度快(5次/秒)、灵敏度高、不受杂散光影响等。专用傅立叶变换近红外
光谱仪是未来近红外仪器发展的主要方向。应用现代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
解决蔗糖分常规化学分析中测定程序烦琐、耗时耗力的问题,通过建立快速测定
割手密糖分的方法进行割手密品质评价,进一步提高其含糖量,将有助于提高能
源转化效率的提高以及提高割手密作为生物质原料的优势。
2主要工作过程
2019年3月-6月,由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牵头,成立了标准起草小组,
申报北京华夏草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团体标准。
2019年8月北京华夏草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下达的团体标准立项计划,
批准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申请的《割手密糖分含量测定-近红外法》团队标准
制定工作立项。
2019年9月-10月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负责全面起草工作,以申报单位多
年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制定方案,并收集、整理国内外相关标准和技术资料,包括
科学论文、科技期刊等学术团体普遍公认的文献,同时查阅相关的国家、行业标
准资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
例》、《标准化工作指导》、《标准化工作指南》等法律法规、条例、方法、标准,
对近红外法测定割手密糖分含量的相关资料进行了归纳、分析和总结。
2019年11月-12月,起草编制说明,制定该项标准的主要框架、具体内容
和条款,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进行组织、协调和审核工作,其他起草单位协助
提供数据资料,并对本标准涵盖的全部内容提出编写和修改意见。
3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技术内容确定的依据
3.1标准编制原则
2
严格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的要求和规定编写本标准内容,充分考虑我国有关现行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
及相关产业政策要求,并保证了对该标准最新版本的引用。
同时,标准制定是以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