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浙江新高考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23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含解析.docVIP

浙江新高考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23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含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所谓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描绘的内容,把握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分析其深层内涵及社会意义;所谓评价作者的观点看法就是对作者对诗歌中的景物、人物、事务等的看法进行评价,包括对作者在诗歌中所表现的观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进行评价。

综观近年来的高考语文试卷可知,高考对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看法的考查,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古代诗歌内容、主旨的评价,如2024年高考天津卷第14题的第(3)小题;二是对作者思想感情的评价,如2024年高考天津卷第18题第(3)小题;三是对作者的观点看法的评价,如2024年高考江苏卷第13题。

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形式主要有:1.推断式。如诗(词)中的某词(某句、某联)表达(蕴含、寄予)了什么思想感情等。2.分析式。即在明确诗歌的感情特点的前提下,要求考生结合诗歌中的形象或表达技巧进行分析。3.评价式。就是要求考生针对某人对某诗(词)的评价进行分析评判。

考生在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时,必需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含意,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擅长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地揣摩思索,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在鉴赏评价作者的观点看法时,考生须留意理解要全面,评价要全面、精确、客观,不要犯片面性或确定化的错误。预料2024年浙江高考对该部分的考查会有所加强,考生应引起重视。

考向一诗歌的思想感情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卜算子

【清】吴兰修

园绿万重,月不下地,夜凉独起,冰心悄然。惜无闲人同踏深翠也。辄倚横竹写之。时甲戌七月十三夜

绿翦一窗烟,夜漏知何许?碧月濛濛不到门,竹露听如雨。

独自出篱根,树影拖鞋去。一点萤灯隔水青,蛩作秋僧语。

前人评价本词蕴含的情感是“孤独而不哀伤”,请结合全词的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词中通过主子公的行踪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令人神往的秋夜园林图:主子公夜半醒来,看到窗外绿雾如烟,皓月当空,听到露滴之声,于是披衣走到庭院之中,看到斑驳的树影、闪烁的萤火虫,听到犹如秋夜孤灯下僧人诵读经文之语的蟋蟀的叫声。整个画面清爽明丽,似淡而浓,虽然表现了主子公孤寂的境况,但孤寂之中透露出来的是主子公恬适安静的心境,表达的是主子公在这安静之中得到的愉悦之情,所以说词中的情感是“孤独而不哀伤”。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本题明确了词的情感特点是“孤独而不哀伤”,而整首词都是写景,通过作者描绘的景物传达情感,因而分析景物特点是解题的关键所在,依据词中的“烟”“夜漏”“碧月”“竹露”“树影”“萤灯”等意象,可以概括出词中描写的“清爽明丽,似淡而浓”的景物特点,然后抓住词中的“独自”这一传达情感的关键词语,就可以知道主子公孤寂的境况,但孤寂之中透露出来的是主子公恬适安静的心境。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渔家傲

谢逸

秋水无痕清见底,蓼花汀上西风起。一叶小舟烟雾里,兰棹舣,柳条带雨穿双鲤。

自叹直钩无处使,笛声吹彻云山翠。脍落霜刀红缕细,新酒美,醉来独枕莎衣睡。

围绕“渔事”,词人的情感是如何改变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1)垂钓时,秋日小河的景色描绘得如画般迷人,充溢了诗情画意。对秋日美景的观赏、赞美之情。(2)后写渔翁垂钓的成果的展示,写垂钓的欣喜之情。(3)由于渔翁不趋时尚,朴直浑厚,照旧用“直钩”钓鱼,所以感到所获不丰。后二句笔锋一转,从笛声的悠扬和鱼肉的精细中顿现出渔翁豁达的心境,何必为此等小事耿耿于怀,自寻苦恼呢?(4)末二句写渔翁畅饮美酒,枕莎而眠,自得其乐,突出了他豪迈豁达的胸襟,同时也表现了隐逸生活的闲适与安逸。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情感的实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问的是“围绕‘渔事’,词人的情感是如何改变的?请简要分析”,然后梳理诗歌内容,尤其要圈出干脆流露情感的词语,也可以依据诗歌中的景、事来分析情感。从今词中来看,词中塑造了一位逍遥自由的渔翁形象,词人把自己的情感寄予在这一形象之上。如一起先“秋水无痕清见底,蓼花汀上西风起。一叶小舟烟雾里”,这三句是写景,抓住“秋水”“蓼花汀”“西风”“小舟”“烟雾”等意象把秋日的小河景色描绘得如画般迷人,充溢诗情画意,这是给后文渔翁垂钓设置场景,字里行间充溢赞美观赏之情;接着词人以“兰棹舣,柳条带雨穿双鲤”来展示渔翁的成果,船上挂着一枝柳条儿,串着两尾金色的鲤鱼,这是展示垂钓的欣喜;“自叹直钩无处使,笛声吹彻云山翠。脍落霜刀红缕细”,渔翁面对并不丰富的成果,自叹运用直钩钓鱼已经不行了,他吹起笛子,笛声悠扬,响彻空山,然后将鲤鱼烹煮,笛声的悠扬和鱼肉的精细中表现出渔翁豁达的心境;最终说“新酒美,醉来独枕莎衣睡”,渔翁就着鱼肉,开怀畅饮,直喝得酩酊大醉,然后沉沉睡去,表现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7****013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