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SECI视角下基于教育技术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模型构建
王梓馨刘硕姜大雨
摘要:作者通过分析教师知识管理现状,在SECI理论基础上,设计了基于教育技术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模型。该模型的搜索订阅、电子笔记创建、社群协同共享平台建设、知识内化创新四部分,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知识管理方案,促进其个性化职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674-2117(2021)12-0088-04
知识管理理论起源于企业管理领域,最初用于提高企业员工能力和企业生产力。[1]英国剑桥大学学者哈格维斯首次将知识管理与教育领域进行结合。从区域教育到学校教育,再到教师教育,知识管理已经应用到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2]
理论基础:SECI理论
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等人从认识论和存在论的维度提出了知识创造的过程[3],认为人类知识是通过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创造出来的,这种相互作用称之为“知识转换”。[4]知识转换要经历四个阶段,分别是社会化(Socialization)、表征化(Externalization)、联结化(Combination)、内在化(Internalization)。此过程称之为“知识创生螺旋”(SECI模型),如图1所示。
社会化: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共同交流、分享体验,并由此创造共有隐性知识的过程。
表征化: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过程,采用语言图像等形式将隐性知识具象化,表征为形式概念。
联结化: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过程,通过对显性知识的整理、增添、结合和分类,通过媒介将知识联结在一起,重构既有信息,催生新知识。
内在化: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过程,使显性知识体现到隐性知识之上,从而扩大自身隐性知识库,这个过程与“做中学”有密切联系。
知识创生螺旋隐含着的一个核心概念就是“场域”(Place)。[5]“场”是指分享、创造及运用知识的动态的共有情境。将上述的四个阶段对应四个场域,即创生场、对话场、系统场、练习场。每一种场产生的知识最终被共享而成为共同体的知识资产,作为一种资源并进一步影响下一个知识创生的过程。
教师个人知识
从知识的性质方面来看,可以将教师知识分为公共显性知识和个人隐性知识。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不单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知识的建构者。教师的“教师”与“学生”的双重身份,使得其个人知识体系呈现出多面性。教师作为“学生”,学习公共的群体知识;教师作为“教师”,应用个性化的个人知识。在课堂教学中,非骨干教师更多地应用公共显性知识,而骨干教师能够更多地应用个人隐性知识。[7]公共知识必定要转化到、体现于每一位教师的个人身上才有意义。[8]所以,教师必须学会将公共知识转化为个人知识,促进自我发展。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困境
1.知识管理意识薄弱
2.知识管理能力欠缺
知识管理能力包含输入、管理、归纳、输出等多项指标的综合能力,因此,知识管理能力是教师走向教育管理信息化的预能力,既可培养教师的管理信息化能力,又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大多数教师用纸和笔记录和整理信息,实现知识的形态转化。但是,互联网时代所接收到的信息大多是电子版的,仅靠纸笔难以满足需求。且随着时间增长,教师的TPACK模型越来越庞大,更不易查找及归纳。如果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教龄稍长的教师对现代化技术应用不熟悉,学习成本高,难以发挥技术的真正效用。而新手教师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即便善于运用现代化技术,知识管理的内容水平也得不到保证。
3.知识共享渠道受限
教师将个人知识与他人共享时,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作用与转化,从而完善个人知识体系。[9]但目前,教师在分享时有两种氛围,即“不会共享”和“不愿分享”。[10]碍于技术能力不了解共享的渠道、“自我保护式”的不与他人共享个人知识,最终形成一个以自我知识为中心的闭环体系,别人的知识更新不进来,自己的知识传播不出去。这种闭环发展容易使教师固步自封,成果转化效率低下,且受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制约,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的沟通交流存在时空障碍,使得知识联结化过程受阻。
4.知识反思能力不足
很多教師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缺乏反思意识。依靠已有经验,按部就班地讲解知识内容、完成工作安排,一味地“求稳”,仅将知识机械重复。反思是创新的灵感来源,如果只是机械接受知识而不反思,就像一潭死水,没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教师要不断地进行批判性思考,把自身的个人化知识和实践性知识进行梳理记录。[11]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通过知识反思使知识管理的过程动态化,将原有的知识重新编码整合出新的知识,拓展自身的TPACK模型,完善个人知识体系,并根据已有知识与经验进一步创新理论实践。
基于教育技术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模型
知识库的形成要经历知识创生过程,将SECI模式与教育技术相结合,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BSCS 5E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下).docx
- FEG未来课堂环境下的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docx
- Gravity:让你成为真正的钢铁侠.docx
- Java语言程序设计在线启发式教学探索.docx
- Monica Burns:教师值得用抖音.docx
- NOC 2020,步履不停,创新不止.docx
- PBL理念下初中编程类思维课堂的实践与思考.docx
- Python编程作图物理仿真项目进阶设计.docx
- SFarm开源智慧农场:一个真实的 物联网技术实践场.docx
- STEAM理念引领下的初中无人机课程探索.docx
-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周测物理试题(325)扫描版含答案.doc
- 山西省怀仁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扫描版.doc
- 河南省六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3月)理科综合扫描版含答案.doc
- 四川省高三全国Ⅲ卷冲刺演练(一)文综地理试卷扫描版含答案.doc
- 河南省洛阳市高三第二次统考文综试卷扫描版含答案.doc
- 甘肃省靖远县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科综合试题扫描版含答案.doc
- 问题导学法在办公场景中的实施策略及效果评估.docx
- 退休后的个人品牌打造与传播策略.docx
- 问题解决在办公流程优化中的应用.docx
- 问题导向的办公环境创新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