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目录
摘要VI
ABSTRACTX
第一章绪论X
1.1底栖动物的概念、分类及生态功能1
1.1.1底栖动物的概念1
1.1.2底栖动物的分类1
1.1.3底栖动物的生态功能3
1.2洞外底栖动物的研究4
1.2.1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研究4
1.2.2底栖动物生态位的研究5
1.2.3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研究6
1.2.4底栖动物水质生物学评价的研究7
1.3洞穴底栖动物的研究9
1.4研究背景及意义10
第二章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12
2.1研究区与洞穴概况12
2.1.1研究区概况12
2.1.2洞穴概况12
2.2研究方法14
2.2.1样本采集与处理14
2.2.2洞穴水环境因子的测定15
2.2.3数据处理与分析16
第三章洞穴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21
3.1物种组成及数量21
3.1.1水期分布特征21
3.1.2空间分布特征23
3.2优势种27
3.2.1不同水期优势种的变化27
3.2.2不同洞穴内优势种的变化28
3.3密度及生物量29
3.3.1水期分布特征29
3.3.2空间分布特征30
3.4群落多样性及群落间的相似性32
3.4.1群落多样性32
3.4.2群落间的相似性35
3.5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37
3.5.1洞穴水环境因子特征37
3.5.2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38
3.6讨论40
3.6.1群落特征40
3.6.2洞穴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42
3.7本章小结43
第四章洞穴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生态位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45
4.1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45
4.1.1生态位宽度45
4.1.2生态位重叠46
4.1.3种间联结46
4.2优势种与环境因子关系47
4.3讨论50
4.3.1洞穴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50
4.3.2洞穴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的生态位重叠51
4.3.3洞穴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的种间联结52
4.3.4洞穴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与环境因子的关系52
4.4本章小结53
第五章洞穴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55
5.1功能摄食类群组成55
5.1.1功能摄食类群的不同水期变化55
5.1.2功能摄食类群的空间变化56
5.2功能摄食类群的生态系统评价58
5.3功能摄食类群与环境因子的关系59
5.4讨论62
5.4.1洞穴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组成与分布62
5.4.2洞穴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生态系统评价63
5.4.3洞穴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与环境因子的关系63
5.5本章小结64
第六章洞穴水质评价66
6.1洞穴水质理化评价66
6.2洞穴水质生物学评价67
6.2.1Shannon-Wiener指数(H′)评价洞穴水质67
6.2.2BI指评价洞穴水质67
6.3洞穴水质综合评价68
6.4讨论69
6.5本章小结70
第七章结论与展望72
7.1结果与结论72
7.2展望73
参考文献75
附录92
致谢102
摘要
喀斯特洞穴是喀斯特地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生境一直是
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深入,关于洞
穴生物多样性的报道逐渐增多,但目前关于洞穴大型底栖动物的研
究报道较为鲜见,且国内无关于洞穴大型底栖动物生态位的研究报
道。因此,本学位论文以贵州省德江县7个喀斯特洞穴为研究对象,
于2023年2月(枯水期)和7月(丰水期)分别对研究区洞穴进行
野外调查,并采集洞穴内大型底栖动物和测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在线教学课堂活动的案例研究.pdf
- 敦煌家训类蒙书研究.pdf
- 敦煌类书写本文献研究.pdf
- 多星韭花朵呈色基因AwDFRs和AwFLS1的功能研究.pdf
- 多阻燃元素协同阻燃剂的合成及其在环氧树脂(E51)中的阻燃应用.pdf
- 恶意点击竞价广告行为的法律问题研究--以S公司诉L公司不正当竞争案为例.pdf
- 翻转课堂在贵州省G校《客房服务与管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pdf
- 梵净山林下草本层和苔藓层的植物群落特征、生态位及种间联结性研究.pdf
- 非遗题材文化旅游类电视节目创新发展研究--兼论毕业作品《“遗”见倾心》.pdf
- 菲律宾民众对华国家形象认知的实证研究(2009-2023)--基于关系理论视角.pdf
- 贵州的长征小说主题内涵研究.pdf
- 贵州典型喀斯特山地流域“三生用地”冲突水平测度及模拟预测.pdf
- 贵州儿童小说中的文学形象嬗变研究(1978-2019).pdf
- 贵州汉族民歌引入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探究.pdf
- 贵州花溪大学城破碎化林地中蝴蝶群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pdf
- 贵州黄壤对铅镉的吸附行为及表面络合模型研究.pdf
- 贵州喀斯特地区植物叶片功能性状变异及其影响因素--以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pdf
- 贵州喀斯特高原侧蒴双齿藓类蒴齿结构特征及其水湿运动机理研究.pdf
- 贵州农村赤脚医生研究(1965-1985).pdf
- 贵州农村劳动年龄人口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