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江苏省名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江苏省名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1

江苏省名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

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单选题(3*16=48分)

1.在黄河流域的陶寺遗址中,发现了彩陶龙盘和大量的玉器,其中“龙”是红山文化的重要元素,玉琮则具有大汶口文化特征,而出土的彩绘高领折肩尊、折腹尊、簋等陶器还具有良渚文化的因素。这表明()

A.旧石器时代手工业发展迅速 B.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

C.以玉为代表的礼乐制度产生 D.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陶寺遗址蕴含着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等文化因素,表明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排除A项;材料表明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私有制和贫富差异,不能体现“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排除D项。故选B项。

2.春秋战国时期,以秦、楚、吴、越等为代表的蛮夷诸政权发展壮大,并向中原地区聚集。为了争得“正统”地位,他们采取“以夏变夷”的政策,用“周礼”改变旧俗,甚至打起“尊王攘夷”的旗号,以争得“诸夏”的身份和地位。这反映了()

A.华夏认同观念得到了发展 B.多元文化互动加强了中央集权

C.传统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 D.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依旧稳固

【答案】A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以秦、楚、吴、越等为代表的蛮夷诸政权在寻求与中原文化的认同,努力使自己融入华夏文化的范畴,体现了华夏认同观念得到了发展,A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尚未建立中央集权体制,排除B项;材料并未直接表明传统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排除C项;从历史事实来看、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的权威已经大大削弱,天下共主的地位已名存实亡,排除D项。故选A项。

3.下表为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出土竹简中《编年记》的记载(部分)。该记载可用来研究()

十七年,攻韩。十八年,攻赵……

十九年,□□□□南郡备敬[警]。

廿年,……韩王居□山

廿一年,韩王死。昌平君居其处,有死□属。

廿二年,攻魏粱[梁]。

廿三年,兴,攻荆,□□守阳□死。四月,昌文君死。

A.春秋的兼并战争 B.秦统一六国

C.战国七雄的形成 D.秦走向灭亡

【答案】B

【解析】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如“十七年,攻韩。十八年,攻赵……廿二年,攻魏粱[梁]。廿三年,兴,攻荆”中秦国不断地对韩、赵、魏等国进行征伐,而这些记载反映了秦国在战国时期逐步对其他诸侯国进行军事征服,是秦国统一六国进程中的史实体现,B项正确;材料中提到的“攻韩”“攻赵”“攻魏”“攻荆(楚)”等都是战国时期的国家,睡虎地秦墓出土竹简的内容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史实,并非春秋的兼并战争,排除A项;材料中主要是秦国对其他诸侯国的进攻,是秦国统一进程中的情况,而非战国七雄形成的过程,排除C项;材料中体现的是秦国不断对外征伐,处于秦国走向统一六国的进程,而不是秦国走向灭亡,排除D项。故选B项。

4.如图是汉初藩封的历史变迁图。这一变迁()

A.揭示了土地兼并严重 B.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C.表明了人口大量增加 D.反映了“推恩令”的成效

【答案】B

【解析】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两幅藩封图对比可知,从高帝十年到文帝十一年,虽然藩封数量增加了,但藩封的总面积却变小了,面积的变小体现出藩封实力的下降,所以这一变化体现出地方势力逐渐削弱,中央集权逐渐加强,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藩封的面积,体现的是地方王国的势力,而非土地兼并问题,排除A项;藩封数量增加,面积减少,体现的是地方王国实力下降,不能整体反映人口的数量,排除C项;汉武帝时期实行推恩令,材料时间为汉武帝之前,排除D项。故选B项。

5.《汉书·艺文志》言“凡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然而先秦诸子虽“各引一端”,但其思想旨趣却有相通之处。以下论述体现了()

著作

相关论述

《孟子》

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

《韩非子》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吕氏春秋》

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不得休息。

A.尊崇天子的意义 B.诸子思想的统一

C.社会转型的诉求 D.中央集权的确立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三者思想都主张结束分裂,统一天下,建立集权统治,体现了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诉求,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强权君主与国家统一,而非尊崇天子,排除A项:战国时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yez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