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
PAGE1
2025年宁波市高三语文下学期开学联考试卷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5.2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宗炳在《画山水序》中首次系统阐述了山水画的创作理念和观赏之道,提出了“卧游”的概念。他因年老体弱,不能亲临山水之间,便将自己的游历所见绘于画中,然后挂于居室四壁。通过凝视绘画作品,在心中畅游山水,达到超越现实、神游物外的精神享受。这种“卧游”实际上是对山水画内在生命力和虚拟空间性的深度挖掘。强调的是画中山水能够引发人的联想,使人仿佛身临其境,能够在想象中游历和居住。而“可游”“可居”的美学观与宗炳提出的“卧游”的理念密切相关,都是中国传统山水画审美理论中对于山水画功能和观看方式的重要诠释。
“可游”强调的是画中山水的动态体验与虚拟游览性。在一幅山水画中,画家不仅要描绘出自然景色的形貌,还要使其具有空间感和深度,让观者仿佛能置身其中,沿着画中的山路、水道或小径游走欣赏,体验那种行走在山水之间的逍遥自在之感。“可居”则注重于画中山水与人文建筑、生活场景的和谐共生,它要求画面所呈现的环境宜人且宜居,即山水之中要有适宜居住的元素,如屋舍、桥梁、舟船、耕读游玩嬉戏之人等,使观者看到画后产生强烈的共鸣和归属感,想象自己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安居乐业、修身养性。这种审美观反映了古人崇尚自然、向往田园隐逸生活的哲学思想。
(摘编自蒋梦婷《北宋山水画中“路”的表现研究》)
材料二:
山水画“可居”“可游”的前提是“可行”:“可行,意味着山水并不只是一种自然的景色,而是要有人的路径,勾连着浅谷与深壑、矮丘与高峰,人行于其中,方得切身的体悟。”(渠敬东)道路为人进入山水提供了可能。
道路往往会从画幅的前端或偏左或偏右的画框之外,深入画面,渐细渐上,是将画面推进纵深的一条重要视觉线索。山水画的可游、可居既指画面空间能够被想象为“可居”“可游”,也指观者以特定的方式“进入”特定空间,并且置身其中。我们以目光游移在山水画面之际,道路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行性知觉。
实践性和超越性是山水画中形而下之“道”的重要特征。“可行”是指山水画在意识中唤醒的行走的想象。对于山水画的观看,会为我们提供一种类似于行走的心理知觉,而山水画中的道路,是我们获得这种心理知觉的重要契机。山水画空间中的“游”和“居”,虽然不伴随生理层面的躯体的挪动,却和中国古代审美传统中的“感物”“游心”“畅神”这一过程相契合,是一种“感于物而动”。
古人将这一过程称为“卧游”。道路在这里既是可行之路的视觉符号,也成为感发我们从现实世界通往虚构山水空间的契机和通道。
行进俯仰并由此形成视点、视角、视平线的变化和调整,是中国山水画面独特的空间构成方式,称之为散点透视,这反映在山水画空间建构之中,即郭熙所说的“山形步步移”。路是山水画空间的视觉线索,具有组织画面的功能。散点透视的建构方式使得山水画面突破视点甚至视野的限制,将不同视线所获得的画面纳入同一个框架之中,使观者在静止过程中,也能获取由视线移动产生的视点和视角的转换,进而产生动态感知。散点透视同时也意味着取舍和重构,将值得停留的山水串联起来,以便我们能在咫尺之上领略到游观的意趣。
如果说西方绘画的焦点透视,让观者不由自主地陷入画面空间之中,停留在某个视点;那山水画的独特透视方式,则营造出一种游观的可能,也使得山水画本质上不只是一个凝视的对象,同时也是“实践”对象。山水在我们的知觉中,是可以行走于其中的一个空间,通过道路从画面边缘向纵深行进、延伸。画中的山水可行,然后可居可游,这也是山水画之所以拥有超越性的重要原因:当我们面对山水的时候,山水画空间也向我们敞开,我们得以在画中山水中游观,同时将身处其中的现实空间搁置;从具体事件,从现象之网,甚至从现实的叙事中摆脱出来,并远去。
如此,可行性道路为观者的超越性意向提供了一个“实践”的维度,加之画面溪桥、道路、树木之大小、远近、错落,使得山水画空间符合我们的知觉逻辑并符合我们安顿其中的意向;因而,观者不只是空怀隐逸之梦、林泉之心,也能看见一条实实在在的路,并随之进入画面所呈现的纵深天地,仿佛可以从现实空间踏入画面空间。感知并超越一直是中国绘画审美中的古老传统。甚至,因为山水中的屋舍树木山石,不那么逼真清晰,山水才更加真切地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漫游者眼中的世界:“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可见,山水中的行者所关注的,往往不是一草一木,也不是一房一舍,而是一个被称为意境的整体空间。“疏林远岫见微茫”更符合倪瓒心中的真实山水的样子。山水画上的道路呈现为多种形态:由台阶组成的山道,由人行走而成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年温州市高三语文2月学业水平评估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江西省高三语文2月统一调研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山东省名校高三语文(下)开学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濮阳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
- 2025届锦州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
- 2024-2025学年无锡市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
- 2024学年阿克苏地区库车市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12月考试卷附答案.docx
- 2024学年海南省九年级语文上学期12月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
- 2024学年泰州市靖江八年级语文第一学期12月调研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
- 2024-2025学年广州市海珠区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