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爱护一一以土地资源为例
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
理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措施。
❷理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保证耕地持续供应的意义及详细措施。
自学导引▼佥物物显
基础梳理JCHUSHULI
一、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1.土地资源爱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含义
指在土地利用的过程中,在维持和改善土地生态性状的基础上,保持和提高土地的利用
效益,使土地的生产实力不断复原更新,土地得到合理利用。
2.植树造林
(1)重要意义:植树造林是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最佳措施。
(2)防护带类型与意义
水源涵养带h
以防御风沙、洪涝等
自然灾害为目的,为
水土保持林带
型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
活创造良好的条件
防风固沙林带
3.削减水土流失的耕作方法
防风林、爱护性犁地、梯田、轮作、带状耕种和等高线犁地。
二、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保证耕地持续供应
1.科学开发土地:要与区域的生态环境相协调。
(1)严格爱护耕地,加大开发耕地的力度。
(2)防止盲目扩大耕地面积,忽视生态条件限制。
2.科学整理土地
(1)土地整理的目的
①增加农用土地面积,特殊是耕地面积。
②提高农用地质量。
(2)土地的整理对象
①农村无用的沟坎、不整的道路沟渠、零星未利用地和废弃地。
②工矿建设占用地和废弃地、城市不合理用地。
自主测评ZlZHUCEPING
一、推断题
1.植树造林是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最佳措施。()
2.建设防护林带的目的是防卫风沙、洪涝等自然灾难的侵袭。()
3.忽视生态条件,强力推行粮食生产是导致我国北方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一项主要缘由。
()
4.土地退化最明显的表现是不合理的浇灌。()
5.土地整理工程能充分挖掘农村闲置地、工矿废弃地等区域的复耕潜力。()
答案:1.V2.V3.V4.X5.V
二、选择题
下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改变。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
个数字按左右依次分别代表1979年和2015年土地利用类型。据此完成第6题。
1—耕地2—居民地3—湖泊
1133333111
1133333122
3131311112
3131311111
3111111111
6.图示区域土地利用改变会导致()
A.干旱、洪涝频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4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上学期学业质量调研一模英语无答案 .pdf
- 义务教育版四年级信息科技 第25课 知识图谱来帮忙 教案 .pdf
- 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中小企业发展分析【10000字(论文)】 .pdf
- 2025年八省联考内蒙古高考地理试卷真题答案详解.pdf
- 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理念辨析、人文思考和实践追求 .pdf
- 医学论文的撰写2025 .pdf
- 辽宁省实验中学等五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pdf
- 生物质颗粒堆垛内的热量输运探析综述1400字 .pdf
- 2024年全国成考(专升本)之英语(专升本)考试快速提分卷(附答案)x - 热门试题剖析与讲解 .pdf
- 应用文之演讲稿 欢迎致辞 宣讲 讲义--高考英语备考写作专项 .pdf
- XX T 1149.11-2010 内燃机 活塞环 第11部分:楔形铸铁环正式版.doc
- XX T 1149.13-2008 内燃机 活塞环 第13部分:油环正式版.doc
- XX T 1149.12-2013 活塞环楔形钢环正式版.doc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全册教学课件.pptx
- 2025年春新北师大版8年级物理下册全册课件.pptx
- 2024年新人教版8年级上册物理全册课件.pptx
- (新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大单元教学 课件(共9课时).pptx
-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醉翁亭记课件省公开课一等奖新课获奖课件.pptx
-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章末整理与复习习题省公开课一等奖新课获奖课件.pptx
- 外研版三年级英语下册期末复习单词专项.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