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1章绪论1.2.3色彩学基础亮度反映光的明亮程度光谱一定的彩色光(发光物体),辐射功率越大,亮度越高,反之则亮度越低。不发光物体的亮度取决于它反射光功率的大小。照射光越强,物体越明亮,反之则越暗。物体的反射性能越好,物体越明亮,反之则越暗。第1章绪论1.2.3色彩学基础色调反映彩色的类别例如红、橙、黄、绿、青、蓝、紫等不同颜色。发光物体的色调由光的波长决定,不同波长的光呈现不同的色调。不发光物体的色调由照明光源和该物体的吸收、反射或透射特性共同决定。*显示技术主讲老师:李诚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1*李文峰光电显示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使用教材主要参考书目*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余理富信息显示技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张兴义.电子显示技术.目录第1章绪论第2章阴极射线管显示技术第3章液晶显示技术第4章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12ADBC第6章激光显示技术第7章新型光电显示技术第8章大屏幕显示技术第5章等离子体第1章绪论*01显示技术概述02研究显示技术的意义03显示技术的发展过程04显示器件分类05显示参量与人的因素06光的基本特性07人眼的视觉特性08色彩学基础09显示器件主要性能指标1.1显示技术概述*第1章绪论显示技术:将电子设备输出的电信号转换成视觉可见的图像、图形、数码及字符等光信号的一门技术。光电显示技术是多学科交叉技术,包括光学、激光、电子学、材料、发光、视觉、色彩等相关知识。01021.1.1研究显示技术的意义*第1章绪论信息获取是信息传输、处理、显示和存储的前提,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首要步骤。人类感知世界首先靠自己的感觉器官,眼睛具有对信息并行处理功能,它所获得的信息占总获得信息量的65%以上。视觉60%听觉20%触觉15%视觉信息特别是图像,能达到“眼见为实”、“一目了然”的效果。图像显示成为信息显示的最重要的方式。图1-1信息获取示意图*1.1.2显示技术的发展过程(1)1897年,德国人布劳恩发明了第一只CRT,实现了电信号向光输出的转换,成为电子显示技术的起点。(2)1924年,美国无线电公司(RCA)俄裔科学家佐里金发明的光电摄像管和显像管打开了电视系统由机械进入电子时代的大门,出现了黑白电视。第1章绪论图1-2CRT和黑白电视机1.1.2显示技术的发展过程*1928年,佐里金又取得了彩色电视系统的发明专利。1950年,RCA公司研制了第一只彩色显像管。第1章绪论图1-3彩色CRT和彩色电视机*(5)60-70年代至今发展起来的是平板显示器LCD、LED、PDP、ELD等显示器。1.1.2显示技术的发展过程使用LCD屏的电脑显示器使用PDP屏的彩色电视机如今平板显示器所占市场份额已超过CRT。第1章绪论图1-4新型彩色平板显示器1.1.3显示器件分类主动发光型和被动显示型1第1章绪论2主动发光型:利用信息调制各像素的发光亮度和颜色进行直接显示。例如:阴极射线管CRT、等离子体显示器PDP、电致发光显示ELD、真空荧光管VFD、场致发光显示器FED、发光二极管LED、辉光放电管GDD3非主动发光型:本身不发光,利用信息调制外光源进行显示。例如:液晶显示器LCD、电致变色显示器ECD、电泳显示器EPD、铁电陶瓷显示器PLZT4显示参量与人的因素第1章绪论人能感觉到图像的颜色和亮度是眼睛的生理结构造成的。在显示技术中,显示效果和人眼的特性有着很大的关系。波长不同的可见光光波,给人的颜色感觉不同,亮度感觉也不同,人眼对不同波长光的灵敏度是不同的。1.2.1光的基本特性*105图1-5电磁辐射波谱频率(Hz)波长(m)10101015102010253×1033×10-73×10-23×10-123×10-17无线电波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