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天津市部分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共33分)
一、(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题。
在日升月落、草木枯荣中()时间的律动,在蝉嘶蛙鸣、风吹叶动中聆听自然的和谐,在衣食住行、日用伦常中把握社会的脉搏,都需要有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一颗能感受美的心灵。美育,正是要让人热爱美、创造美、认识美,因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塑造美好心灵、培养健全人格。可以说,美育正是指向心灵的成长与建设,离不开对心灵的()与研究。美育,不仅是每个生命个体的事。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的审美愿望、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影响着这个民族、这个时代的社会风尚、精神风貌。从人类文明史看,()的审美,背后是一个时代蓬勃的生机。审美活动凝结的社会文化价值,经过外化,也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这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______。2024年,各地举办的“美育进万家”公益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专业艺术工作者深入社区、乡村,通过现场绘画示范、音乐表演、艺术手工制作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各类艺术,感受到艺术之美。而那些有着公共服务、公共教育功能的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在美育中更是责无旁贷。在这里举办的各种审美活动,对整个社会审美水平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触摸观照刚健质朴 B.感受观照刚健质朴
C.感受洞察朴实无华 D.触摸洞察朴实无华
2.下列填入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A.美育不仅仅存在于学校的小课堂,更存在于社会的大课堂
B.美育不仅仅存在于社会的大课堂,更存在于学校的小课堂
C.美育主要是社会的责任义务,学校美育只是辅助。
D.美育主要是学校的责任义务,社会美育只是辅助。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美育,正是要让人认识美、热爱美、创造美,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塑造美好心灵、培养健全人格。
B.美育,正是要让人热爱美、认识美、创造美,进而塑造美好心灵、培养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美育,正是要让人热爱美、认识美、创造美,因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塑造美好心灵、培养健全人格。
D.美育,正是要让人认识美、热爱美、创造美,从而塑造美好心灵、培养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答案】1.B2.A3.D
【解析】
【1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空,“感受”侧重于通过感官体会,“触摸”更强调用手接触感受,“感受时间的律动”搭配更恰当,所以填“感受”。
第二空,“观照”指仔细观察、审视,“洞察”强调深入透彻地了解,此处“对心灵的观照”更合适,强调对心灵的审视,所以填“观照”。
第三空,“刚健质朴”形容审美风格刚强有力且淳朴,“朴实无华”侧重于质朴不华丽,“刚健质朴的审美”更能体现审美背后的蓬勃生机,所以填“刚健质朴”。
故选B。
【2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A.从后文内容看,先讲了“美育进万家”这样的社会公益活动,然后提到博物馆等社会公共机构在美育中的作用,所以应是强调美育不仅在学校小课堂,更存在于社会大课堂。符合文意。
B.结合前后文语境,逻辑颠倒。
C、D.“主要”“辅助”的说法与文意不符,美育是学校和社会共同的责任。
故选A。
【3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存在语序不当和逻辑关系错误。应先“认识美”,才能“热爱美”,进而“创造美”,同时“塑造美好心灵、培养健全人格”是“认识美、热爱美、创造美”的结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最终目标,所以正确语序是“让人认识美、热爱美、创造美,从而塑造美好心灵、培养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故选D。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在对文化遗产元素的应用上,数字虚拟仿真等技术能够推动文化产业突破各种介质、载体及时空界限,实现文化创意跨载体呈现、跨时空交互,从而为文化产业创造出新业态和新场景,同时也会拓展传统文化传播的边界和想象力。
目前,已有不少机构借助5G、AR、VR、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出了大量数字文化精品。比如,河南卫视的《唐宫夜宴》《端午奇妙游》《中秋奇妙游》系列节目,以“5G+AR”技术将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结合,将传统文化与前沿科技创新交融,让舞蹈与国宝梦幻联动,提升了传统文化的穿透力。还有一些机构利用数字技术推出实景游戏体验、博物馆场景角色扮演等项目,给人们带来别样的文化体验。
数字技术的加速应用和迭代,深刻地影响着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表达方式的创新以及优质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北京市昌平区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广东省茂名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综合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广东省四校(华附、省实、广雅、深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河北省辛集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河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湖南省岳阳市云溪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