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2024-2025学年度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课件(共25张PPT).pptxVIP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2024-2025学年度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课件(共25张PPT).pptx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课程标准: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吸收外来文化)1、佛教中国化(1)历程两汉之际开始传入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永平十年(68年)于大月氏遇沙门迦叶摩腾、竺法兰二人,得佛像经卷,用白马载抵洛阳,明帝为其建白马寺,译四十二章经。这被认为是佛教的传入。魏晋时期日趋兴盛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山西大同恒山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491),是现存唯一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寺庙。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材料1魏晋南北朝时期,人民受尽统治阶级的压迫剥削,长期的战乱又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这种情况造成了宗教流行的土壤。各族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和获得精神安慰,也有意识地提倡。材料2佛教致力于解决我国固有文化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人生归宿问题,从而有可能稀释、消除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思考:佛教为什么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走向兴盛?③佛教教义给苦难人民以精神慰藉。①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人们渴求寻找精神安慰,传统儒家伦理受到挑战。②统治者的推崇。

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吸收外来文化)(一)佛教传入1、历程隋唐时期完成本土化宋明时期融合其中主张顿悟成佛的禅宗成为主流理学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嵩山少林寺(禅宗祖庭)形象上:淡化异域色彩,注重礼仪。理论上:与儒家伦理纲常相融合。印度犍陀罗佛像唐代佛像

礼仪习俗(佛道茶艺)文学艺术(诗佛王维)绘画建筑(中国四大石窟)语言文字处世态度宗教信仰(报应)哲学观念(思辩)逻辑思维佛教致力于解决我国固有文化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人生归宿问题,从而有可能稀释、消除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马怀良《崩溃与重建中的困惑——魏晋风度研究》佛教带来了三世(前世、今世、来世)的观念,因果、轮回的观念……人活着不但要考虑今世,还要考虑前世,尤其是来世,今世的善恶是因,种下了来世的幸与不幸的果。——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2、影响(1)积极:①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礼仪风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思考:结合所学,分析佛教的传入从哪些方面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诗词书法绘画雕刻与佛教有关的成语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梦幻泡影不看僧面看佛面无事不登三宝殿②中国传统的诗词、书法和绘画,很多体现了佛教的内容,同时吸收了佛教的理念,更加注重境界的表达2、影响③中国建筑艺术受佛教影响。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石窟,是中国佛教建筑艺术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剃度出家离俗清规戒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三纲五常。矛盾佛教认为现实的一切都是“苦”的,即“苦海无边”,人生在世有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苦、五阴盛苦等八苦。造成苦难的原因不是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不是吃人的社会,而是“业”,提出超脱苦难的办法是忍耐、修行,以便达到“涅樂”境界。佛教这一套说明苦难和解决苦难的学说掩盖了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本质,……佛教的基本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者所乐于接受和利用的。——叶洵灶:《佛教在中国古代得以传播的原因》(2)消极:佛教文化宣扬的因果轮回、消极避世等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材料2正光已后,天下多虞,王役尤甚,於是所在编民,相与入道,假慕沙门,实避调役,猥滥极。——《魏书·释老志》①佛教文化宣扬因果轮回、消极避世;②影响农业生产和国家财政收入;③冲击封建正统思想和伦理,不利于社会稳定。④成为统治者维护统治的工具;

材料一西汉末,佛教传入后,最初只被当作黄老神仙方术的一种而在皇室及贵族上层中间流传。东汉末年,佛教开始流向民间,在社会上有了进一步发展传播。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文化在中国得以进一步发展。佛教经过不断的中国化而与中国传统思想融合,至宋元时代已经潜移默化地渗透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对中国政治、伦理、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产生持久而深刻的影响。材料二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下令迁都洛阳,笃信佛教的孝文帝迁都的同时,没有忘记把佛教的发展中心也转移到洛阳来,他组织修建僧庙、寺院。在此前后还在洛阳以南的龙门伊水两岸,依山开窟造像,由此一个神奇大型石窟群,龙门石窟开始创建。材料三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指出:人们借助老庄对佛教进行解释,佛教也是在不断翻译和解释之中,加入了这一

文档评论(0)

初中试题分享者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本人专注于初中语数英科的试题收集,并分享给有需要的的同学们。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1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