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
1-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3课《马说》
一、课文背景与作者介绍
《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议论文,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这篇文章以马喻才,以伯乐知马之才的典故为引子,批判了当时社会中人才的埋没与人才的选拔制度的弊端。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其文章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生于唐德宗贞元十一年(公元798年),卒于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他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被誉为“文起八代之衰”。韩愈在文学上主张复古,反对六朝以来骈文的浮华之风,倡导古文运动,力图恢复古代文学的简朴与韵味。他的文学作品风格清新脱俗,语言简练有力,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在《马说》一文中,韩愈以马喻才,通过对马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人才选拔制度的看法。他认为,真正的才能往往被埋没,而那些虚有其表的人却得到了重用。这种不公平的现象,导致国家和社会的衰落。文章中,韩愈以伯乐知马之才的典故为引,揭示了人才选拔制度中的弊端。他认为,人才的发现和选拔,应当以其实际才能为标准,而不是以出身、地位和关系为依据。
《马说》的提出,对于当时的科举制度具有极大的启示作用。它强调人才的发现和选拔,应当注重其实际能力,而不是仅仅看重其出身和背景。这一观点对于后世的人才选拔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韩愈看来,人才的选拔应当是公正的,只有这样,国家才能选拔到真正的人才,社会才能得到发展。韩愈的这一思想,为后世的人才选拔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二、课文内容解析
(1)《马说》开篇即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为引,阐述了人才发现与培养的关系。韩愈通过比喻,将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比作君主与贤才的关系,强调君主应当具备识才之眼,发现并重用贤才。
(2)文中通过对马的描写,展示了千里马的特点。韩愈指出,千里马具有卓越的才能,却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而无法施展其才华。这里的“奴隶人”象征着那些埋没人才的权贵和官僚,而“槽枥”则比喻了束缚人才的制度。
(3)在对人才选拔制度的批判中,韩愈提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观点。他认为,人才选拔应当以公平、公正为原则,不应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文章最后,韩愈以“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为结尾,既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讽刺,也是对君主和选拔人才的警示。
三、课文主题与启示
(1)《马说》的主题在于揭示人才被埋没的社会现象,强调人才的重要性。韩愈通过描绘千里马的遭遇,揭示了封建社会下人才选拔制度的不合理,以及人才因出身、地位等因素被忽视的悲哀。文章以此告诫世人,应重视人才的发现与培养,为人才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2)课文启示我们,人才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繁荣昌盛,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尊重人才,关注人才的成长,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要认识到,人才的培养需要长期的积累和不懈的努力。
(3)《马说》还启示我们,要敢于打破陈规陋习,勇于改革。在封建社会,人才的选拔制度存在着诸多弊端,束缚了人才的成长。韩愈通过批判这种现象,呼吁人们要敢于突破旧有的观念和制度,为人才的发现和培养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在今天的社会,我们也要勇于创新,不断探索人才发展的新路径,为人才的成长创造更多机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