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清洁取暖供热系统热网运行优化
智慧供热平台及技术的功能框架需求与关键数据
北京建筑大学那威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建筑能耗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委员
主要内容
一、外部趋势
二、内部需求
三、技术选择
一、外部趋势
全球陆地—海洋平均温度
2020年1月是全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1月份,2020年是最热的年份
2019年是全球有记录以来第2最热的年份
过去五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五年,
2010至2019年的十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十年
欧洲在该月的气温比1981年至2010年的平均温度高出3摄氏度
仅2020年,全球全年的平均温度上升了1.0摄氏度。
全球平均温升保持在相对于工业化前水平2℃以内,并为全球平均温升控制在1.5℃以内付出努力
“控碳”——“碳达峰”——“碳中和”
数据来源:NASA
一、外部趋势
建筑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中比例
2018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是能源消耗,达到73%的比例
建筑用能占比为18%,建筑产业占比30.8%
(建筑部门相关碳排放已占到全社会排放总
量的38%左右,数据来源:清华大学)
数据来源:EIA
一、外部趋势
我们在国际气候谈判中对国际社会有过庄严承诺:
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15%左右。
一、外部趋势
2020年9月22日总书记在联大提出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
2050美国、欧盟、英国、加拿大、日本、新西兰、南非等
乌拉圭2030,芬兰2035,奥地利2040,冰岛2040,瑞典2045
中国近期连续6次在国际会议上重申宣示
?2021年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
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工业领域推进绿色制造;建筑领域提升节能标准;交通领域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加快推进碳排放权交易;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建设绿色丝绸之路等
?2021年5月26日碳达峰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紧扣目标分解任务,加强顶层设计,指导和督促地方及重点领域、行业、企业科学设置目标、制定行动方案。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推进能源结构调整、支持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完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健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等,研究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举措。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启动
2225家发电行业企业,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二氧化碳,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截止8月,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8,440,429吨,累计成交额416,136,314.66元。
系统性地明确了“双碳”目标概念,还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确定了大方向,而且对具体的行动方案计划进行了组织落实。接下来就需要对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制定具体的指导计划。有关部门正在数源详:细EIA的相关工作指导意见。
一、外部趋势
八大高耗能行业:纺织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造纸和纸制品业
建立碳交易市场,目的是引导重点排放企业限排减排。而发放排放配额并逐渐收紧,则是碳交易市场建设的起点。碳市场的建设重点不是以市场交易为主,而是以排放配额和相应的核查监督体系建设为主。也就是说,交易不是目的,促进限排减排才是目的。
二、内部需求
1.能源供应和消费系统面临彻底转型
我国目前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84%
煤炭消费40亿吨,主要用于各种锅炉窑炉燃料,少量用于还原剂和化工原料(54%发电,18%钢铁,12%建材,7%化工)
石油消费约7.3亿吨,85%通过炼油成为各种成品油、燃料,15%用作石化原料(含部分能源),成品油主要用于交通
天然气消费3260亿立方,约90%直接用作燃料(包括发电)
2020年天然气产量1924.95亿立方米,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20年进口金额3353064万美元,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碳中和时一次能源将以非化石能源电力为基础
由电力直接提供热量和动力,零碳燃料作为少数特殊用途的二次能源
二、内部需求
2.以煤为主化石能源矛盾难以持续
欧美发达国家油气为主,已完成化石能源优质化我国油气资源可获性约束条件多
能源效率低,污染严重,优质能源进口依赖程度高、成本高、能源安全风险大
中国GDP为世界总量14.34%(2019),能源消费
占全球24.3%,电力消费27.8%
能源消费量是美国1.5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