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网络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讲述者:日期:
目录第一章常见的网络安全问题第二章网络问题案例第三章网络问题的危害第四章预防措施有哪些
常见的网络安全问题第一部分
冒充即时通讯好友借钱骗子使用黑客程序破解用户密码,然后冒名顶替向事主的聊天好友借钱。特别要当心的是犯罪分子通过盗取图像的方式用“视频”聊天诈骗,遇上这种情况,最好先与朋友通过打电话等途径取得联系,防止被骗。
游戏币交易进行诈骗一是低价销售游戏装备,让玩家通过线下银行汇款;二是在游戏论坛上发表提供代练信息,代练一两天后连同账号一起侵吞;三是在交易账号时,虽提供了比较详细的资料,待玩家交易结束玩了几天后,账号就被盗了过去,造成经济损失。
积分兑换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各大银行、移动、联通、电信等产品具有积分功能的企业,给事主发送积分兑换短信、微信等,要求事主下载客户端或点击链接,套取事主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码和银行卡密码等个人信息,利用上述信息在网上消费或划转事主银行卡内金额。。
冒充客服诈骗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网民购物信息和个人信息,以订单异常等理由,要求事主登录假冒的购物网站或银行网站进行操作,套取事主银行卡号码和密码,向事主索要验证码后,将事主卡内资金划走或消费。另一种经常出现的案例有,事主因网购或转账不成功,在网上搜索相关公司客服电话,搜索到假冒客服电话后,按照假客服的要求进行操作被骗
网络问题案例第二部分
假冒网红直播诈骗近年来,直播行业火热发展,骗子们也开始利用直播平台实施诈骗,他们通过购买粉丝、点赞等数据,制造热门直播假象,吸引观众关注,在直播过程中,骗子会以各种手段诱导观众转账、打赏,甚至冒充慈善机构进行募捐。
虚拟货币投资诈骗虚拟货币成为投资新热点,但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的诈骗工具,他们通过虚假宣传、夸大收益等手段吸引投资者,设立所谓的“数字货币”、“区块链项目”等,实际上只是空壳公司或者庞氏骗局,最终卷款跑路。
求职招聘诈骗一些不法分子在招聘网站上发布虚假招聘信息,以高薪、优厚待遇为诱饵吸引求职者,在面试过程中以各种理由收取费用,如培训费、服装费、押金等,最后以各种理由拒绝录用或卷款跑路。
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2024年4月,四川攀枝花女子王某在浏览网站时发现一家售卖测绘仪器的公司,各方面都符合自己需求,遂通过对方预留的联系方式与客服人员取得联系,客服称私下交易可以节省四分之一的费用。王某信以为真,与之签订所谓的“购买合同”。王某预付定金1.3万余元后,对方却迟迟不肯发货并称还需缴纳手续费、仓储费等费用,遂意识到被骗。
网络问题的危害第三部分
经济损失诈骗犯通过骗取受害人的个人信息、银行账户信息等进行非法操作,导致受害人财产损失。有些受害者可能一夜之间失去全部的积蓄,造成巨大的经济压力。
个人隐私泄露电信诈骗犯常常会获取受害人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等,进一步危及受害人的个人隐私安全。这些信息可能被用于其他非法活动,例如假冒身份、虚假交易等。
社会不信任电信诈骗活动的增加会导致人们对电话或网络交流的不信任感增加,影响社会正常的信息传递与交流,甚至降低人们对正规机构和公共服务的信任度。
精神与心理伤害受害人经过被骗的经历,可能会受到精神上的伤害,失去信心、焦虑、抑郁甚至自暴自弃。尤其是对于那些老年人或易受骗者来说,受到电信诈骗的打击可能更为严重。
预防措施有哪些第四部分
定期更新软件保持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防病毒软件的最新状态是保护信息安全的重要步骤。软件更新通常包含安全补丁,可以修复已知的漏洞,防止黑客利用这些漏洞进行攻击。定期检查并安装更新,确保你的设备始终处于安全状态。此外,关闭不必要的应用程序和服务,可以减少潜在的攻击面。
小心公共Wi-Fi公共Wi-Fi网络虽然方便,但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黑客可以利用公共网络进行数据窃取,因此在使用公共Wi-Fi时要格外小心。尽量避免在公共网络上进行敏感操作,如网上银行或购物。如果必须使用公共Wi-Fi,建议使用虚拟私人网络(VPN)来加密你的网络连接,保护你的数据安全。
注意网络钓鱼网络钓鱼是一种常见的网络攻击方式,黑客通过伪装成可信任的实体来获取用户的敏感信息。要警惕来自不明来源的电子邮件和信息,尤其是那些要求你提供个人信息或点击链接的内容。在输入任何敏感信息之前,确保网址是安全的(以“https”开头),并仔细检查发件人的邮箱地址。
管理社交媒体隐私设置社交媒体平台上分享的信息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利用,因此要定期检查和更新隐私设置。确保你的个人信息仅对可信的朋友可见,避免公开分享敏感信息,如地址、电话号码和工作单位。此外,定期审查好友列表,删除不再联系的人,减少潜在的风险。
完结!讲述者:日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