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急性溶血性贫血
樊富华
概述
溶血性贫血------溶血超过造血代偿时
出现的贫血(HemolyticAnemia,HA)。
临床分类
一、红细胞自身异常性溶血性贫血
(一)红细胞膜异常性溶血性贫血
1。遗传性红细胞膜缺陷—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遗传
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等;
2。获得性血细胞膜糖化肌醇磷脂锚连膜蛋白异常—阵发
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二)遗传性红细胞酶缺乏性溶血性贫血
1。戊糖磷酸途径酶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
缺乏等;
2。无氧糖酵解途径酶缺乏—丙酮酸激酶缺乏等;
(三)珠蛋白和血红素异常性溶血性贫血
1。遗传性血红蛋白病(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1)珠蛋白肽链量的异常—海洋性贫血;
(2)珠蛋白肽链结构的异常—不稳定血红蛋白病等;
2。血红素异常
(1)先天性红细胞卟啉代谢异常致红细胞生成性血卟啉
病
(2)铅中毒
二、红细胞周围环境异常所致的溶血性贫血
(一)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1。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可分温抗体型或冷抗体型
2。同种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等
(二)血管性溶血性贫血
1。血管壁异常—心脏瓣膜病和人工心瓣膜等;
2。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3。血管壁受到反复挤压—行军性血红蛋白尿;
(三)生物因素
蛇毒、疟疾、黑热病等;
(四)理化因素
大面积烧伤、血浆中渗透压改变、苯肼、亚硝酸盐类等
中毒等。
定义
慢性溶血性贫血疾患病程中,突然出现急性溶血,
或具有潜在溶血因素的病人,在某些诱因作用下,出
现急性溶血。
病因
溶血性贫血是在原有溶血性贫血疾病的基础上,通
过某种诱因而诱发。
1。常见病因--血型不符输血、药物性溶血、G6PD缺乏症、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严重感染及动植物毒素等。
2。常见诱因—感染、创伤、外科手术、妊娠、过度劳累、
情绪波动、大量饮酒、服酸性药物及食物等
发病机制
一、红细胞受到破坏寿命缩短
二、血红蛋白通过不同途径降解
1。血管内溶血—由于红细胞外在溶血因素或溶血介质或
红细胞内在缺陷,使红细胞在血管内被破坏(结构完
整性);
2。血管外溶血—红细胞内在缺陷或红细胞存在溶血因素
使红细胞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主要是脾)被吞噬
破坏。
三、骨髓中红系造血代偿性增生
临床表现
1。慢性溶血性贫血的原发病的临床表现和体征
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在睡眠后出现阵发性
溶血等;可有面色苍黄,不同程度的黄疸和贫血,肝
脾肿大等。
2。急性溶血时的表现
(1)寒战与发热,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烦躁不安、胸闷、
谵妄、神志不清;
(2)四肢、全身骨头、腰背与腹部疼痛,亦可有恶心、
呕吐、腹胀;
(3)肾脏损害,可有尿少或无尿,高钾血症等;
(4)血压下降,心率增快,呼吸急促,甚至休克;
(5)出血倾向与凝血障碍,大量红细胞破坏可以消耗血
液内的凝血物质,发生去纤维蛋白血症综合征导致明
显出血倾向;
(6)贫血加重、黄疸加深;
(7)肝、脾肿大。
实验室检查
一、提示溶血的实验室检查
(一)提示红细胞破坏增加的实验室检查
1。血红蛋白代谢产物增加(1)血清间接胆红素增高
(2)尿中尿胆原增高
2。血浆血红蛋白含量增高(1)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增高(2)血清结合珠蛋白降低或消失(3)血红蛋白
尿(4)含铁血黄素尿(5)高铁血红素蛋白血症
3。其他(1)乳酸脱氢酶升高(2)外周血涂片可发现
破碎红细胞或红细胞碎片
(二)提示骨髓代偿性增生的实验室检查
1。网织红细胞增多2。周围血液中出现幼稚血细胞
3。骨髓幼红细胞增生
二、确定溶血性贫血的病因
引起溶血性贫血的病因有很多,有很多相应的检查,
如抗人球蛋白试验、红细胞渗透性脆性试验、G6PD
活
性测定等。
诊断
1。有溶血性贫血的病因和(或)诱因
2。有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体征
3。实验室检查有贫血、红细胞破坏增多、骨髓代偿性增
生及红细胞有缺陷或寿命缩短的证据
鉴别诊断
1、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多无黄疸,网织红细胞减少,
不伴肝脾肿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