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尿液一般性状检查;一、尿液一般性状检查;多尿:2.5L/24h尿量
1、生理性多尿:饮水过多或食用含水分高的食物;服用有利尿作用的食品如咖啡等;静脉输注液体过多;精神紧张等。
2、病理性多尿:
(1)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
(2)内分泌疾病:如尿崩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
(3)肾脏疾病:如慢性肾盂肾炎晚期,急性肾衰竭多尿期,肾移植手术后等。;1、生理性少尿:见于机体缺水或出汗过多时,在尚未出现脱水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之前可首先出现尿量的减少。
2、病理性少尿可见于:
(1)肾前疾病:如休克、高热、剧烈呕吐等
(2)肾脏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肾衰等。
(3)肾后疾病:如输尿管结石、肿瘤、膀胱麻痹等。;指尿液的颜色和透明度。
颜色源于尿色素的种类及尿胆原含量,受饮食、药物、浓缩及化学成分的影响。
透明度取决于尿液中难溶性盐类及有形成分的含量。
肉眼观察:正常新鲜尿液为淡黄色或橘黄色,清晰透明。部分女性尿液轻度浑浊。;1、血尿:尿内含有一定量的红细胞时称为血尿。
肉眼血尿:每升尿液中含血量超过1ml,由于出血量的不同可呈淡红色云雾状,淡洗肉水样或鲜血样,甚至混有血凝块。
镜下血尿:指尿液外观变化不明显,而离心沉淀后进行镜检时发现红细胞数3个/HP。
;临床意义:;2、血红蛋白尿:尿游离血红蛋白增加,引起尿隐血试验阳性时称血红蛋白尿,尿液呈暗红色、棕红色甚至酱油色。见于血管内溶血。
Hb与血尿的区别
(1)血尿:离心沉淀后上清液透明,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到大量红细胞,隐血试验阴性或弱阳性。
(2)Hb尿:离心沉淀后上清液仍为红色,显微镜下几乎见不到红细胞,隐血试验强阳性。
Hb尿与卟啉尿的区别:卟啉尿呈红葡萄酒色,见于卟啉症患者。
;3、肌红蛋白尿:肌肉组织破坏所致,尿液呈深红色,酱油色,隐血试验阳性。
与Hb尿的区别:Mb能溶于80%硫酸铵溶液中,Hb不能。
加入80%硫酸铵溶液后,Mb溶于80%硫酸铵溶液,Hb不溶,与之发生沉淀,离心后,取上清液进行隐血试验,阳性者为Mb尿,阴性者为Hb尿。;
4、胆红素尿:尿中含有大量的结合胆红素所致,外观呈深黄色,振荡???泡沫亦呈黄色,若在空气中久置可因胆红素被氧化为胆绿素而使尿液外观呈棕绿色。
胆红素尿见于阻塞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服用痢特灵、核黄素、呋喃唑酮后尿液亦可呈黄色,但胆红素定性阴性。服用大剂量熊胆粉、牛黄炎药物时尿液可呈深黄色。;5、乳糜尿:外观呈不同程度的乳白色浑浊,因淋巴循环受阻淋巴液或乳糜液进入尿液中所致,其主要成分为脂肪微粒及卵磷脂、胆固醇、少许纤维蛋白原和白蛋白等。乳糜尿多见于丝虫病,少数可由结核、肿瘤、腹部创伤或手术引起。
乳糜尿静置时分三层,上层为白色脂质,中层乳糜块,底层红、白细胞。离心后浑浊不消失,加乙醚后浑浊消失,经苏丹III染色,镜下见黄色脂肪颗粒。;
6、脓尿与菌尿:
脓尿:尿液中含有大量变性的中性粒细胞而使外观呈不同程度的黄白色浑浊或含脓丝状悬浮物。
菌尿:尿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多呈云雾状,静置后也不下沉。;7、盐类结晶尿:(1)碳酸盐和磷酸盐:使尿呈淡灰色、白色沉淀
(2)尿酸盐:析出后使尿呈淡粉红色浑浊或沉淀。
与脓尿菌尿的区别:
(1)加酸:加入5%~10%乙酸,浑浊消失为磷酸盐;若浑浊消失的同时又产生气泡为碳酸盐。
(2)加热法:浑浊消失多为结晶尿,产生沉淀可能是脓尿、菌尿.
(3)镜检:前者可见大量盐类结晶,后者见大量白细胞、脓细胞、细菌
(4)蛋白定性:前者为阴性,而后者为阳性。;浑浊尿的鉴定;
新鲜尿液具有微弱芳香气味,略带酸味。
长时间放置带有氨臭味。
过多饮酒、进食葱蒜、服用二巯丙醇等药物可使尿液出现特殊气味
;
氨臭味——提示有慢性膀胱炎或尿潴留;
烂苹果样味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
腐败臭味——泌尿系统感染的脓尿或晚期膀胱癌患者;
老鼠尿样臭味——苯丙酮尿症患儿;
大蒜臭味——有机磷中毒;二、尿液比密测定;二、尿液比密测定;3.参考区间:
成人晨尿1.015~1.025;
随机尿1.003~1.030
新生儿尿1.002~1.004
;4.临床意义;三、尿液渗透浓度测定;2.参考区间:
随机尿:600-1000mOsm/kgH2O
尿渗量/血浆渗量(浓缩指数):3~4.7:1
3.质量控制:1、仪器校准2、标本处理
4.临床意义:
(1)评价肾脏浓缩稀释功能
(2)鉴别肾前性和肾性少尿
肾前性少尿:肾小管浓缩功能完好,故尿渗量较高,常450mOsm/kgH2O
肾性少尿:肾小管坏死,尿渗量常350mOsm/kgH2O;感谢聆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