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淹溺急救
我国每年约有57000人因淹溺死亡。
在青少年意外伤害致死的事故中,
淹溺事故则成为头号杀手!
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
全球每年约有372000人死于淹溺!
(每天每小时,40人因淹溺而丧失性命)
流行病学
第一目击者和专业急救人员
迅速而有效的抢救
改变预后
淹溺
(drowing)国际复苏联盟(ILCOR)定义为一种于液态介
质中而导致呼吸障碍的过程。
淹溺并非时间上某一点的概念,其含义是气道入口
形成一道液/气界面,它可阻止人进一步呼吸。
在这一过程之后,无论患者者存活或死亡都属于淹
溺概念的范畴。
定义
√如果淹溺者被救,淹溺过程则中断,称为非致命性淹溺。
√如果是因为淹溺而在任何时候导致死亡的,那么就叫做“致命性淹溺”。
√不再使用“湿或干性淹溺、主动/被动/静默性淹溺、二次淹溺、“濒
临淹溺”等名词。
淹没(submersion)
指面部位于水平面以下或受到水的覆盖,此时数分钟后即可出现窒息与心脏骤停。
浸泡(immersion)
是指头部露出于水平面之上,大多数情况下是借助于救生衣时的表现。
分类
缺氧和高碳酸血症
通过有效的人工通气迅速纠正缺氧是淹溺现场急救的关键
无论是现场第一目击者还是专业人员
初始复苏时都应该首先从开放气道和人工通气开始
—Thyoldcorslag
一Crcoldcartsge
Tncrm-Toactholcros
Lmu
屏气
水进入肺里
病理生理
随患者淹水后
淹溺生存链
欧洲复苏协会提出了淹溺生存链的概念
它包括五个关键的环节:预防、识别、提供漂浮物、脱离水面、现场急救。
淹溺的生存链
有关部门应根据水源地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淹溺预防措施,包括:
1.安置醒目的安全标识或警告牌
2.救生员要经过专业培训。
3.应对所有人群进行淹溺预防的宣传教育。
4.过饱、空腹、酒后、药后、身体不适者避免下水或进行水上活动。
淹溺急救专家共识.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25(12)
淹溺的预防
不归路
有关部门应根据水源地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淹溺预防措施,包括:
5.儿童、老年人、伤残人士避免单独接近水源。
6.游泳前应做好热身、适应水温,减少抽筋和心脏病发作的机会。
7.远离激流,避免在自然环境下使用充气式游泳圈。
8.不建议公众使用过度换气的方法进行水下闭气前的准备。
9.如有可能,应从儿童期尽早开始进行游泳训练。
10.在人群中普及心肺复苏术可大大提高淹溺抢救成功率。
淹溺急救专家共识.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25(12)
淹溺的预防
淹溺时
第一目击者
早期营救和复苏中
发挥关键作用
当发生淹溺事件,第一目击者应立刻启动现场救援程序
呼救:
向周围群众
应尽快通知附近的专业水上救生人员或110消防人员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
呼救报敬
◆不推荐非专业救生人员下水救援
◆不推荐多人手拉手下水救援
◆不推荐跳水时将头扎进水中
可向遇溺者投递竹竿、衣物、绳索、漂浮物等
摊救
在拨打急救电话时应注意言简意赅,特别要讲清楚具体地点。
不要主动挂掉电话,并保持呼叫电话不被占线。
呼叫者应服从于调度人员的询问程序。
如有可能,可在调度指导下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的判断。
如发现患者无意识无呼吸或仅有濒死呼吸,进行徒手心肺复苏
现场营救应尽一切可能。
除非有明显的不可逆死亡证据(尸僵、腐烂、断头、尸斑等)
均应立即复苏
保持按压质量的前提下,尽量转送到急诊室进一步治疗
专业人员水中救援
除非是浅水跳水、使用水滑道、滑水运动、风筝冲浪、赛舟等高风险情况,否则无需实施脊柱防范措施。
不建议救生员在水中常规固定颈椎。
立即将淹溺者移离水中,特别是淹溺者无脉搏、无呼吸时。
一旦将患者救上岸,应在不影响心肺复苏的前提下,尽可
能去除湿衣服,擦干身体,防止患者出现体温过低(低于
32℃)。
I
√对于呼吸停止者,尽早开始人工呼吸可增加复苏成功率。
√专业救生人员可在漂浮救援设施的支持下实施水中通气。
√不建议非专业救生人员在水中为淹溺者进行人工呼吸。
I
基础生命支持应遵循A-B-C-D顺序
A开放气道
B人工通气
C胸外按压
D早期除颤
由于淹溺患者的核心病理是缺氧
尽早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优先于胸外按压
平卧位/复苏体位
岸边基础生命支持
没有必要清除气道中的水
①大多数淹溺患者吸入的水分并不多,而且很快会进入到血液循环。
②有些患者由于发生了喉痉挛或呼吸暂停(breathholding),气道内并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