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病毒的干扰现象.ppt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病毒的干扰现象第1页,共1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干扰现象一种病毒感染动物机体(或细胞)后,能产生抑制他种病毒再感染的作用,这种现象称为病毒的干扰现象。第2页,共1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干扰现象可发生于同一株病毒内缺损病毒对正常病毒的干扰,称为自身干扰;也可以发生于同种病毒不同株之间,称为同种干扰;也可发生于同属病毒不同种之间,称为同属干扰。(同属干扰较为常见)第3页,共1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干扰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干扰病毒先占据或损坏了易感细胞上能为被干扰病毒吸附的受体。或是在细胞内复制时,先占用了有关的细胞组成和代谢功能或复制部位,使被干扰病毒不能利用。缺损病毒的干扰,是指复制不完整、无感染性的病毒,随着继代愈来愈多,妨碍完整病毒的复制,使正常病毒愈来愈少。第4页,共1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机制内容病毒间干扰的机制还不完全清楚,概括起来包括:1、病毒作用于宿主细胞,诱导产生干扰素(interferon,IFN)。除干扰素外,还有其它因素也能干扰病毒的增殖;2、也可能是阻止第二种mRNA的转译,如脊髓灰质炎病毒干扰水泡性口炎病毒;3、还有可能是在复制过程中产生了缺陷性干扰颗粒(defectiveinterferingparticle,DIP),能干扰同种的正常病毒在细胞内复制。第5页,共1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干扰素几乎所有的细胞受病毒感染后,都可被诱导合成分泌一种小分子的糖蛋白,这种糖蛋白具有干扰病毒复制的作用,称为干扰素。干扰素对病毒的干扰具有广谱作用。但实验表明,干扰素具有动物种属特异性,即一个动物细胞产生的干扰素在该种动物中才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干扰素,在常温、pH2~11环境下不变性,但对蛋白分解酶敏感,能被乙醚、氯仿等所灭活。干扰素对机体或细胞无毒性,也无抗原性,故研究干扰素用于预防或治疗病毒性传染病有一定的效果。但其作用动物种属特异性强,故应用受到限制。第6页,共1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干扰素的类型Ⅰ型干扰素:Ⅰ型干扰素包括IFN-α与IFN-β等。由人成纤细胞产生的称IFNβ;IFN-α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此外B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也能合成IFN-α;IFN-β主要由成纤维细胞产生。IFN-α/β二者结合相同受体,分布广泛,包括单核-巨噬细胞、多形核白细胞、B细胞、T细胞、血小板、上皮细胞、内皮细胞与肿瘤细胞等。第7页,共1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Ⅱ型干扰素:Ⅱ型干扰素即γ干扰素,主要由活化的T细胞(包括Th0、TH1细胞和几乎所有的CD8+T细胞)和NK细胞产生,是所谓的淋巴因子(LyTnPhokine)的一种。IFN-γ可以以细胞外基质相连的形式存在,故通过旁邻方式控制细胞生长,其可以分布在除成熟红细胞以外的几乎所有细胞表面。第8页,共1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

文档评论(0)

xiao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你好,我好,大家好!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40162041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