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药用植物学专业:中药学教师:林泽燕
任务三识别根的内部构造
二、根的初生构造表皮:一层细胞,细胞壁向外突出形成根毛外皮层:一层细胞,排列整齐中皮层:疏松薄壁组织(面积大)内皮层:具凯氏带或凯氏点中柱鞘:具有潜在分生能力初生韧皮部初生木质部皮层维管柱辐射维管束
二、根的初生构造
1.表皮2.皮层3.维管柱1.表皮2.皮层3.内皮层4.维管柱鞘5.原生木质部6.后生木质部7.初生韧皮部8.髓
示凯氏带和通道细胞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
二、根的初生结构1.凯氏带—根的初生构造中,内皮层细胞的径向壁(侧壁)和横向壁(上下壁)局部增厚,形成木质化或木栓化的带状增厚,环绕径向壁和上下壁而成一整圈,称为凯氏带。如横切面观察,凯氏带增厚的部分呈点状,又称为凯氏点。P762.通道细胞—在内皮层细胞壁增厚的过程中,有少数正对初生木质部束顶端的内皮层细胞壁未增厚,这些细胞称为通道细胞,起着水分和养料的横向运输作用。P76
表皮初生木质部初生韧皮部中柱鞘内皮层中皮层外皮层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简图(毛茛)
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特点
1.由外至内分为表皮、皮层、维管柱三部分,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根毛;无角质层或蜡被。2.皮层包括外皮层、皮层薄壁组织和内皮层,皮层面积大,内皮层具凯氏带(点);3.维管束为辐射型;4.初生木质部分化到根的中央,无髓部。
表皮初生木质部初生韧皮部中柱鞘内皮层中皮层外皮层髓单子叶植物根的构造简图(百部)
二、根的初生构造
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异同点共同点a.均由表皮、皮层、维管柱三部分组成;b.皮层都可分为外皮层、皮层薄壁组织、内皮层三部分,皮层面积大,内皮层上具有凯氏带(或凯氏点);c.辐射型维管束。区别点a.某些单子叶植物最外面的表皮增厚形成根被;b.初生木质部束数较多,为多原型;c.初生木质部不分化到根的中央,有髓部(薄壁组织)。
三、根的次生构造多数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的根,能产生次生分生组织,即产生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形成次生构造。(1)形成层的活动及次生维管组织次生韧皮部形成层次生木质部无限外韧维管束(2)木栓形成层的发生及周皮的形成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周皮
根的次生生长图解A.形成层尚未出现B.形成层已形成C.次生木质部与次生韧皮部的形成D.形成层已成完整的圆环1.初生木质部2.初生韧皮部3.形成层4.次生木质部5.次生韧皮部
根的次生构造(a)根的次生生长初期(b)根的次生生长成熟期1.表皮2.皮层3.内皮层4.中柱鞘5.形成层6.初生韧皮部7.次生韧皮部8.初生木质部9.周皮10.次生韧皮部
根的次生构造木栓层木栓层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初生木质部维管射线栓内层次生韧皮部形成层
木栓层次生韧皮部次生木质部维管射线形成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构造
1.维管射线—形成层细胞活动时,在一定部位也分生一些薄壁细胞,这些薄壁细胞沿径向延长,呈放射状排列,贯穿在次生维管组织中,称次生射线或维管射线。其中位于韧皮部的称韧皮射线,位于木质部的称木射线。次生射线具有横向运输和贮藏营养物质的功能。
2.周皮:包括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
3.根皮:形成层以外的部分,包括韧皮部和周皮。
如地骨皮、牡丹皮、桑白皮、五加皮、香加皮、白鲜皮等。
三、根的次生构造
文档评论(0)